寰宇科技“追光者”
的溃败,如同一场猛烈风暴的过境,留下的不仅是一片狼藉的战场,更有被涤荡一清的天空和重新划分的势力格局。
风暴眼中,星火科技巍然屹立,甚至未曾主动出击,便已收获了风暴带来的最大红利——市场的绝对信任。
无需星火市场部花费一兵一卒,全球各地的科技媒体、行业分析师、乃至普通的消费者,都自地充当起了“星火脑环”
的义务宣传员。
一篇篇深度对比文章见诸报端和网络:《从“追光者”
的火焰到“星火”
的稳定:论科技产品的安全基石》《当一家公司不再敬畏技术:寰宇溃败启示录》《为何是星火?——剖析其背后的可靠性工程体系》
社交媒体上,用户们的真实体验分享成为了最有力的广告:“之前还犹豫选哪个,现在果断入手星火!
至少不用担心它在我头上自燃!”
“感谢星火,让我在‘追光者’布时忍住了冲动。
果然,耐心等待值得信赖的产品是对的。”
“同样是脑环,一个成了‘爆款’(字面意思),一个成了行业标杆。
高下立判。”
“星火科技安全性”
(sparktechsafety)这个词条,如同拥有了生命一般,在全球各大网络平台疯狂传播、酵,最终凝聚成一个闪闪光的金字招牌,牢牢烙印在公众的心智中。
与之相伴的,是“星火脑环”
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北美和欧洲高端市场的销量,如同坐上了火箭,迎来了一波井喷式的增长。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客服热线被打爆,官网访问量屡创新高。
一种名为“星火现象”
的市场热潮,正在形成。
星火科技内部,却并未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功冲昏头脑。
恰恰相反,一种更加沉稳、甚至略带紧绷的气氛,弥漫在公司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在研和品控体系内。
周二上午,一号会议室。
原本计划的中层“产品质量与可靠性”
复盘会,因林烨的要求,规模扩大到了所有核心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后排甚至加了不少临时座椅。
气氛庄重而严肃。
技术总监周伟站在讲台前,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并排显示着两张图片:左边是“追光者”
冒着浓烟的特写,右边是“星火脑环”
在热成像仪下温度均匀、处于安全区间的示意图。
强烈的视觉对比,冲击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
周伟没有看稿子,他的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熟悉或不那么熟悉的面孔,声音沉稳而有力:
“各位同事,过去几天外面生了什么,大家都很清楚。”
他顿了顿,指向左边那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台标榜着‘未来科技’的设备,在数百万人的注视下,变成了一缕白烟。
这不是意外,也不是偶然。
这,就是对技术缺乏敬畏之心的下场!”
他的语气并不激昂,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他们或许拿到了看似先进的图纸,或许堆砌了华丽的参数,但他们忽略了,或者说,选择性遗忘了电子产品设计中最基本、也最不容挑战的铁律——安全与可靠!”
周伟的声音提高了一些,“散热、结构、材料、电源管理……这些看似基础、甚至有些‘枯燥’的领域,恰恰是承载我们所有炫酷功能和创新体验的基石。
基石不稳,上面建造的一切,无论多么美轮美奂,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一推即倒!”
台下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凝神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