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扩大生产,一方面要死死盯住上游供应链,确保各种元器件(尤其是那块“玄武2代”
芯片)能稳定、及时地供应上来。
他再次开启了“驻厂”
模式,吃住在“星火智造”
。
生产线上的工人三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歇。
吴坤穿着工服,带着安全帽,在生产线上来回巡视,像一头焦躁的雄狮,随时解决突问题。
“这里!
这个排线接口良率有点低,立刻叫技术过来调整!”
“老化测试流程能不能再优化?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压缩半小时都是胜利!”
“物流车什么时候到?提前联系好,货一下线立刻装车走!”
每一个环节都在抠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最终的交付数量。
张姐打来电话,丫丫想爸爸了,吴坤只能对着视频里女儿的小脸连声道歉,承诺忙完这阵一定好好陪她。
挂了电话,他抹了一把脸,又投入到紧张的生产协调中。
在这场全员保障产能的奋战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清闲”
,或者说,心思不在本职工作之上——徐浩。
业务拓展部近期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好与新合作的国内手机厂商的关系,推动输入法预装的落地,这些工作按部就班,反而让徐浩有了更多“自由活动”
的时间。
他看着公司内部通讯软件上,到处都在讨论指环2代的火爆销售和生产部门的巨大压力,心思活络起来。
量产规模和良率数据,虽然不如芯片设计图纸那么核心,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玄武2代”
的成熟度、生产成本以及星火的真实交付能力,这对巨象评估星火的威胁程度和制定应对策略极具价值。
他瞄准了生产计划部的一个同事小刘,之前在一次跨部门会议上见过,看起来性格比较外向,不像研部门的人那么警惕。
中午食堂,徐浩“偶遇”
了正在排队的小刘。
“刘工,好久不见啊!
最近忙坏了吧?”
徐浩热情地打招呼。
“可不是嘛!
徐哥你是不知道,我们部门都快被催命的邮件和电话淹没了!”
小刘一脸苦相,大倒苦水,“天天就是催产能、催交付,吴总那边压力大,我们这边压力更大!”
“理解理解,产品太火了嘛!”
徐浩表示同情,顺势问道,“我看这势头,咱们指环2代这月产能破五十万台有望吧?吴总真是厉害,能搞定这么大盘子。”
小刘虽然抱怨,但涉及到具体数据,还是保留了一丝警惕,含糊道:“嗨,具体数我也不清楚,得看芯片供应和良率,反正吴总要求往死了冲产能就是了。”
“芯片良率现在怎么样?‘玄武2代’听说挺复杂的,良率要是上不去,产能也白搭啊。”
徐浩装作不经意地追问,试图套话。
小刘愣了一下,眼神闪烁了一下,打了个哈哈:“良率…还行吧,具体工艺上的事,得问芯片封装测试那边,我们计划部只看最终入库数。
哎哟,到我了,徐哥我先打饭去了啊!”
说完,小刘赶紧端着餐盘溜了,显然不想再多谈。
徐浩看着他的背影,眼神微冷。
一次试探,无功而返。
他不死心,下午又借口一份需要核对交付日期的合作文件,去了生产计划部一趟。
他状似随意地扫视着一些工位上的屏幕,希望能瞥见一些生产报表之类的窗口。
但很快就有员工警觉地最小化了窗口,或者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他这个“外来者”
。
他甚至尝试在内部通讯软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