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产业园,算法研区的氛围与芯片设计部的凝重截然不同。
这里更偏向于一种“思维密集型”
的忙碌,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主机风扇的轻微嗡鸣、键盘敲击声,以及白板上马克笔划过留下的沙沙声。
李晶的团队负责为“玄武2o”
的npu提供核心算法模型和架构需求,压力丝毫不比王皓那边小。
脑电信号天生具有稀疏、非结构化的特性,如何高效处理这些数据,最大化利用npu的每一点算力,同时将功耗控制在极限范围内,是横亘在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
传统的gpu架构虽然并行能力强,但能效比对于移动设备来说依然是无法承受之重。
过去几周,李晶团队尝试了多种架构方案,仿真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不是功耗标,就是处理延迟太高,无法满足实时交互的要求。
团队气氛有些压抑,咖啡消耗量再创新高。
李晶几乎住在了实验室。
她办公桌旁边的白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架构草图,旁边还扔着几个吃了一半的能量棒包装纸。
她的头随意地扎着,眼神里混合着疲惫和一种近乎偏执的专注。
转机生在一个深夜。
大多数团队成员已经扛不住回去休息了,实验室里只剩下李晶和两个同样拼命的博士生。
他们正在分析一组极其复杂的稀疏矩阵运算仿真数据。
突然,一个博士生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曲线,出一声难以置信的低呼:“李博士……您看这个……这组数据……好像不对……”
李晶凑过去,疲惫的眼睛扫过屏幕。
几秒后,她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不是数据不对,而是好得不对!
某个被她之前忽略的、基于一种全新稀疏编码理论的简化计算单元模型,在模拟脑电信号处理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和低功耗!
“等等!
别动!
把刚才那组参数再跑一遍!
全参数仿真!”
李晶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睡意瞬间全无。
三个人手忙脚乱地重新设置仿真环境,紧张地盯着进度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天色开始蒙蒙亮。
当最终的仿真报告生成时,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是几乎要掀翻屋顶的狂喜!
“成功了!
我的天!
能效比提升了3oo!
延迟降低了5o!”
“这……这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稀疏计算单元……简直就是为脑电信号量身定做的!”
两个博士生激动地跳了起来,互相捶打着对方,语无伦次。
李晶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
她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这不是系统错误,不是梦境。
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狂喜瞬间冲垮了连日来的疲惫和焦虑!
她猛地转过身,甚至来不及关电脑,也顾不上跟两个学生多说,像一阵风一样冲出了实验室,嘴里喃喃自语:“找林总!
必须立刻告诉林总!”
她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以最快的度,告诉那个最懂其价值的人!
她穿着实验室的白大褂,头凌乱,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烁着骇人的亮光,几乎是沿着走廊一路小跑,冲向电梯。
引得沿途早来的员工纷纷侧目,不知道这位以冷静犀利着称的李博士今天怎么了。
冲到ceo办公室所在的楼层,电梯门一开,她就朝着林烨办公室的方向奔去。
恰在此时,前台小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