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
大业。
咔嚓!
哐当!
刺耳的拉闸声响起,林烨将自己与外面喧嚣的世界彻底隔绝。
柜台顶上那盏功率低得可怜的节能灯,投下昏黄而冰冷的光线,勉强照亮这方寸之地。
空气中弥漫着焊锡融化时产生的淡淡白烟和松香味。
林烨的世界缩小到了只有眼前的烙铁、万用表、堆满元件的玻璃台面,以及脑海中那浩瀚的【维记忆库】。
他先从那几台废手机上,精准地拆解下需要的部件:一块虽然旧但功能完好的微型振动马达(用于提供触觉反馈)、几个微型的贴片传感器(包括一个简单的加度计和磁力计,虽然精度低但勉强可用)、还有最重要的——一块集成了微处理器的核心主板(tk6516)。
他的动作快得惊人,手指翻飞间,各种细小的元件被精准地取下、分类。
烙铁尖的温度被他控制得恰到好处,每一次落下都伴随着一缕青烟和一个焊点的完美成型。
这得益于他前世深厚的硬件功底,此刻在这具年轻的身体上完美重现。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制作生物电信号采集前端。
他没有专业的电极,更没有昂贵的采集设备。
但这难不倒他。
凭借着【维记忆库】里关于模拟电路设计的知识,他利用买来的高精度运放lv358和电阻电容,飞快地搭建了一个极其简陋但有效的放大滤波电路。
目的是将他从手指皮肤表面引导出的、极其微弱的肌电信号(eg)放大数千倍,并过滤掉5oh的工频干扰和其他噪声。
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准度。
元件的焊接必须在放大镜下进行,漆包线需要剥出恰到好处的长度,焊点必须光滑饱满避免虚焊。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滴在电路板上,他毫不在意。
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在微小的元件上而布满血丝,酸涩无比。
太阳穴的刺痛感因为持续调用知识而加剧,像是有个钻头在里面不停搅动。
但他咬着牙,一声不吭,全部心神都沉浸在这创造的过程中。
时间在寂静中飞流逝。
窗外的电子城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远处偶尔传来的车辆声。
放大电路终于焊接完成。
他将其与蓝牙模块、拆下来的微型传感器、以及供电的纽扣电池仓,小心翼翼地、层层叠叠地焊接在一起。
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布满了飞线和元件、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微型系统。
最后,他从一个报废的蓝牙耳机上,拆下那个黑色的塑料耳挂环,将这个丑陋的“大脑”
小心翼翼地塞了进去,用热熔胶勉强固定。
一个粗糙、丑陋、甚至有些滑稽的“神经感应指环”
,诞生了。
它看起来就像是从某个垃圾堆里捡来的失败品,没有任何美感可言。
硬件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真正的灵魂,在于软件。
林烨深吸一口气,按下了那台老旧台式电脑的开机键。
硬盘出嘎吱嘎吱的嘶吼,等了足足一分多钟,才勉强进入91do91sxp系统。
他打开一个简陋的代码编辑器(甚至不是ide),双手放在键盘上。
闭上眼睛,意识再次沉入【维记忆库】。
这一次,他需要调取的是更加核心、更加复杂的东西——2o22年的机器学习算法,而且是需要极度精简、魔改到能在tk6516这片性能孱弱的芯片上运行的版本!
【实时信号处理算法】、【轻量级神经网络模型压缩】、【嵌入式平台优化】……相关的知识光团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