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黛玉她哥后重启红楼 > 第1150章 意外颇多

第1150章 意外颇多(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离寒思记 大宋:从陈桥兵变建立第一世家 大明从资助朱元璋开始 开局养成柳树,她竟是女帝转生? 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 叔叔你这么像我,可以做我爹地吗 都叛出宗门了,谁还惯着你们 重生仕途之开始新的起点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举制度的史学家何忠礼否认隋代有进士和进士科,理由有二:一是遍考《隋书》和隋代文献,虽然记载了开皇和大业中所举的众多科名,却未见进士科之名,也未见进士科考试之实;二是在唐、五代文献中所载隋进士有房玄龄、温彦博、侯君素、孙伏伽、张损之、杨纂等6人,可是经过考证,除杨纂的进士身份,因文献阙如,无从查考外,其余5人不是查无实据,就是以时制比附古制,将隋代以秀才、明经科察举为官,比附成进士科登第,唐代虽有进士科开创于隋的记载,但也有进士科开创于唐的记载。

所以他指出隋代实行的仍是察举制,进士科也起源于唐。

[24]

何忠礼在《科举制起源辨析——兼论进士科首创于唐》中指出,考察整个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基本上可以概括出这样三个特点: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

,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

这一点应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换言之,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第三,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

并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认为上述特点中的“投牒自进”

和考试黜落法虽然在南北朝后期已露出了端倪,但正式出现却在唐代,隋代尽管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的仍然是察举制。

至于史书所载隋代已有进士科的说法,也查无实据。

因此,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的时间不是在隋代而是在唐代。

[2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

,提出了“每年十月”

赴朝廷应试的定期,明确了州、县地方预试,即相当于后世“乡试”

的办法,而且不必像隋代那样必须官府举荐。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

,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

,“洁己登朝,无嫌自进”

[29]自此正式确定了士人“自举”

、“自进”

的制度。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诏令标志着以自应考试为特点的科举制度的诞生。

[26]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等等。

唐朝对秀才要求特别高,结果士人很少应试秀才,不久秀才一科就废罢了。

此后“秀才”

遂成为对一般读书应举者的通称。

明经、进士二科在唐代科举吸引了最多的考生。

[3]

明经起源于的汉代,唐代“明经”

科考试各部儒家经典,此外还包括《老子》。

明经不全考十多部儒家经典,而是分为明一经、两经、三经、五经四个级别。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规定明经考试加试时务策,考官就当前时务提出策问,考生书面作答。

唐科举各项中,明经科取士最多。

但最荣耀尊贵的,却是进士科。

唐朝初期的进士科考试为“时务策”

五条。

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向社会,观察、思考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为进士科加试帖经、杂文,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新书推荐: 胭脂看客 木叶拜师,于斗罗成就六道 杀手之王归隐后,血洗都市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张扬 医妃凶猛,战神残王身娇体软 四合院:我老六从不明着对上众禽 李莲花的一百个亲戚 赘婿的万亿遗产:重生后我摊牌了 成全他和妹妹后,我替嫁,他悔疯 被甩七年后,高岭之花跪求当后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