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耳闻了。
“王爷所说的,可是有人暗中传,皇长孙与草原上的前朝余孽有勾结,毛线制品能够在大明境内广泛传开,就是为了给前朝余孽送好处?”
这样的传闻,多么的荒诞啊,竟然也能传开,这让这个心腹也忍不住怀疑相信这个传闻的人是不是脑壳进了水。
这样不合逻辑的传闻,居然也信?
不过,就算是这个传闻不合逻辑,但传播得广了,对皇长孙来说的确也是个麻烦。
王爷在这个节骨眼,收羊毛,令人搓毛线,织毛衣,将成品当做奖励给燕王手底下的精英,这个态度一摆出来,岂不是给皇长孙摇旗呐喊了?
这是在帮皇长孙的忙吧?
朱棣瞥了他一眼,见这个心腹神情复杂,就知道他的这个心腹已是明白了过来。
没错,朱棣就是为了给皇长孙摇旗呐喊,为了给皇长孙站队。
“无论外界怎么想,本王都是大明的藩王,先有大明,才有本王。
唯有大明强大、安稳,本王才能安稳。”
他之前之所以起了争嫡的心思,还不是为了自保?
只要朱允炆作为太孙上位,他们这些叔叔,尤其是嫡出的叔叔,焉有好日子过?
就朱允炆那个被文臣忽悠瘸了的人,到时候必定是要拿藩王开刀的。
而一旦中央与地方彼此争斗起来,刚刚建立才不久的大明江山,势必要出现动荡。
这也是朱棣不想看到的事,他的确有野心,但排在野心前面的,还有一个词,叫做:责任。
父皇为何让他们做藩王,为何让他在此地做藩王,他是很清楚的。
真正的皇长孙的出现,让双方本来必有一方受损的局面有所缓解,他与皇长孙接触过,那是个聪明人,是个通透的人,更是个有胸襟的人。
他想,他可以试一试,在不让外人渔翁得利的情况下,与对方公平的竞争一下,看看谁才是对大明更重要的人。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不让外人渔翁得利。
“况且,本王这个大侄子,可是将羊毛的各种用法送给了本王,连如何搓毛线,染毛线,各种方法,都写了信,送到了本王手里。
他一个小辈都这样坦荡,本王岂能还不如一个小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