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晴空般的色泽。
忽而一阵清脆的驼铃由远及近,来自西域的商队正缓缓穿过人群,骆驼背上满载的香料散发着异域芬芳。
沿街叫卖的货郎担上,糖人、泥偶、绢花等小玩意儿随着步伐轻轻摇晃,引得垂髫小儿拽着母亲衣角驻足观望。
当暮鼓声穿透暮色,万家灯火次第点亮。
酒楼檐角悬挂的灯笼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将斑驳的光影投映在往来行人的衣袂上。
夜市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与胡姬酒肆传来的琵琶声相和,构成都城特有的夜曲。
更夫敲着梆子穿过深巷时,还能看见临街窗棂透出的点点灯火,那是绣娘们正在赶制明日要交付的绣品。
这座永不沉睡的城池,就这样在昼夜交替中延续着它绵延千年的繁华故事。
“新鲜的水果嘞,又大又甜,汁水饱满,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啦!”
“精美的绸缎,质地柔软,色泽亮丽,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哟!”
每一声叫卖,都饱含着商贩们对生意的热切期盼,也成功吸引了过往行人的目光。
长街两侧,商肆如林,各色货品铺陈得满满当当。
阳光斜照,那些悬挂着的绸缎便流转出璀璨霞光,仿佛将彩虹裁成了匹匹锦缎。
蒸笼掀开时腾起的热雾里,裹着糖糕的甜香、炙肉的焦香、卤味的醇香,勾得行人频频回首。
手艺人的摊前,檀木雕就的梳篦纹路细腻,银丝掐成的首饰精巧玲珑,泥塑的玩偶眉眼生动——每件器物都透着匠人指尖的温度。
叫卖声、议价声、赞叹声此起彼伏,将整条街道酿成了沸腾的活色生香。
长街的人潮中,最惹人注目的要数那些穿花蝴蝶般的孩童。
他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麻雀,在熙攘的人群里钻来钻去,绣着吉祥纹样的棉布衣裳在阳光下忽闪忽闪。
有个扎着冲天辫的小丫头,正踮着脚去够货郎担上挂着的彩色风车,圆脸蛋上沾着糖渍也浑然不觉。
突然一阵清脆的铃铛声传来,孩子们立刻循声围拢过去——原来是个耍傀儡戏的老艺人正在摆弄提线木偶。
最前排那个穿靛青短褂的男孩看得入了神,乌溜溜的眼珠随着木偶的动作骨碌碌转。
他微微张着嘴,连手里刚买的糖葫芦化了都忘了舔。
当木偶突然来个后空翻时,他激动得原地蹦跳起来,红头绳系着的小辫子也跟着一颤一颤,惹得周围大人们忍俊不禁。
戏散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地比划着刚才的动作,清脆的笑声像撒了一地的铜钱,叮叮当当滚过整条街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