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的荐举名额。
他暗暗握紧拳头,心中默念,“定要努力读书,将来像陛下一样,为国家效力,不负陛下圣恩!”
檐角铁马忽然叮咚作响,原是夜风卷着几片银杏叶扑进窗棂。
金黄的叶片在灯光下打着旋儿,最终轻轻落在最前排少年的砚台旁。
他瞥见这抹亮色,笔尖微微一顿,在纸角勾勒出片叶轮廓,又迅速用墨线覆住——先生常说读书要专心致志,怎可被外物分了心神?
但他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飘向了那位高高在上却又心系百姓的女帝君欣。
他轻声自语,“陛下,您就像这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我们定当努力学习,不负您的期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子时的梆子声穿透夜色时,书院管事提着铜壶来添灯油。
他望着满室伏案的身影,嘴角漾起欣慰的笑纹。
这些学子中有寒门举子,有官宦子弟,此刻却都褪去了身份桎梏,只余对知识的虔诚在灯下流淌。
他轻轻拨动灯芯,火苗猛地窜高,照亮了西墙上那幅“为天地立心”的墨宝,也照亮了少年们眉间未褪的稚气与眼底灼灼的星光。
他感慨地说:“有这样一群勤奋好学的学子,又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引领,咱们国家何愁不兴盛啊!”
夜色深沉,书院归于沉寂。更声早已停歇,唯有东厢房透出微弱光亮。
守夜老仆弓着背,在灯下仔细研磨新制的松烟墨。
墨块与砚台相触发出细碎声响,墨香渐渐弥漫开来。
窗外桂花香气乘着夜风潜入,与墨香交织在一起,在长廊间缓缓流动。
纸窗映着跳动的烛光,将老仆佝偻的身影投在墙上。
夜风掠过檐角,带动风铃发出清脆声响。
这声音穿过回廊,轻轻叩击着每间寝舍的门扉。
学子们或在梦中呓语,或辗转难眠,但心中都怀着对女帝君欣的深切敬仰。
女帝的仁政如春风抚过大地,让寒门学子得以一展抱负。她的才学似皓月照亮长夜,为读书人指明方向。
每当提及她的德政,学子们便精神振奋;每当诵读她的诏书,众人皆心生向往。
这份敬慕之情不会因夜色深沉而减弱,反而在寂静中愈发坚定。
墨香渐浓,烛光依旧。
在这静谧的秋夜里,对女帝君欣的尊崇化作无声的力量,支撑着学子们挑灯夜读。
他们知道,唯有勤学不辍,方能不负明君厚望。
夜愈深,心愈明,这份赤诚将永远镌刻在每个学子的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