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礼堂的灯光亮如白昼,台下坐满了师生,前排还特意留了位置给市非遗保护中心的老师。
林晚站在后台,指尖轻轻拂过旗袍领口的银线剑形绣——这是苏家的标记,此刻正随着她的呼吸微微起伏,像是在呼应即将到来的分享。
“晚晚,别紧张,妈给你带了润喉糖。”
林母递过一个糖盒,林辰则在旁边调试投影设备,屏幕上正循环播放苏家锻造的老照片:有苏父抡锤打铁的身影,也有年幼的苏清月趴在工坊边看妈妈记笔记的画面。
“哥把照片按时间排好了,等下你讲到对应的部分,我就切图!”
林辰比了个“ok”
的手势,林父则拿着一摞苏家锻造笔记复印件,笑着说:“要是有人问细节,这些笔记能当证据,苏家的手艺不是空谈。”
一家人的默契配合,没有半分生涩,正是“亲情回暖,家人主动保护女主”
的鲜活写照。
后台门被轻轻推开,夜宸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杯温蜂蜜水:“刚问王老师,说你早上没怎么喝水,先润润喉。”
他的目光落在她的旗袍上,眼底闪过明显的惊艳,却又很快收敛,语气带着骄傲:“这身旗袍很适合你,苏家的标记亮出来,比什么都有说服力。”
话尾又添了句:“等下分享别着急,慢慢讲,有我在,没人能乱说话。”
这句软语既藏着对她的认可,又暗含不动声色的守护,完美契合“既骄傲又怕她翅膀硬了”
的微妙态度。
主持人报幕声响起,林晚深吸一口气,提着旗袍下摆走上台。
聚光灯落在身上时,她没有像前世那样怯懦,反而挺直脊背,笑着开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只是竞赛经验,还有一个被遗忘的非遗传承——苏家锻造。”
她抬手点开投影,屏幕上出现苏家锻造笔记的照片,“这是我妈妈留下的笔记,里面记载着苏家独有的‘三冷三热’淬火工艺,用陨铁淬炼的兵器,能做到刚柔并济。”
台下突然有人举手:“林晚,你说的这些有证据吗?万一只是编的故事呢?”
林晚没有慌,看向台下的林父,父亲立刻起身递上笔记复印件:“这是1998年苏夫人参加全国锻造交流会的手写笔记,上面还有当时参会专家的签名,市档案馆能查到记录。”
夜宸也在这时淡淡开口,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礼堂:“周氏集团之前使用的锻造技术,正是简化版的苏家工艺,警方已经掌握抄袭证据,后续会公示。”
两人一唱一和,瞬间化解质疑,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分享继续,当讲到“陨铁淬火需守时辰”
时,林晚脑海里突然闪过清晰的记忆片段:十岁那年的冬天,她站在苏家工坊里,妈妈握着她的手,将烧红的陨铁浸入冷水,轻声说“清月你看,水冒白烟时要等三秒再提,这是‘冷淬’的关键”
;夜宸站在门口,手里捧着暖手宝,怕她冻着。
“我妈妈当年就是这样教我的,”
她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台下瞬间安静下来,非遗中心的李老师轻轻点头,眼里满是赞许。
分享结束时,李老师走上台,握着她的手说:“林小姐,你的分享太有价值了!
我们中心整理了一份苏家旧档案,里面有你外公当年的锻造记录,或许能帮你完善非遗申报材料。”
她递过来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还有个名字——‘沈万山’,当年和你外公合作过,后来突然失联,说不定和苏家后来的变故有关。”
这个陌生名字像一颗石子,在平静的湖面激起涟漪,为后续第三卷“宿敌初现”
埋下伏笔,却又自然融入当下场景,不显突兀。
台下的掌声持续了很久,之前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