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过程。
如同在分子层面研究一种全新的材料,需要无限的耐心与洞察力。
议会成员们默默守护着,提供着各自领域的辅助。
秩序核心协助稳定她规则结构的观测基线;万械统合体构建微观逻辑模型模拟力量流转;观测者之眼聚焦于能量最细微的波动;青冠长老以生命感知确保她意识核心的活力;归零之寂则提供着那看透万物本质的古老视角。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中悄然流逝。
不知过去了多久,林清瑶紧闭的眼睫微微颤动。
在她的“视野”
中,那被限制的“归源”
之力不再是一片模糊的光流,而是化为了无数极其细微、不断生灭、蕴含着“回归本源”
意蕴的……基础符文!
这些符文并非她所知的任何规则体系的造物,它们更加古老,更加接近“源初之海”
本身的“语言”
!
而“基石公约”
的限制,也并非简单的能量阈值,而是编织在这些符文流转路径上的一道道无形的“逻辑栅栏”
,规定着它们组合、激的模式与规模!
她无法强行拆除这些“栅栏”
,但她可以……研究它们,理解它们,甚至……模仿它们!
一个大胆到极点的构想在她脑中诞生——
既然“归源”
之力被限制,无法直接用于大规模干涉,那么,她是否可以……以这被限制的力量为‘墨水’,以自身对规则的理解为‘笔法’,在这些无形的‘逻辑栅栏’之内,描绘出全新的、具备特定功能的……‘源初之符’?
这些“符”
,将不再是蛮力的宣泄,而是技巧的极致!
它们单体威力或许有限,远不如之前挥手间抚平规则的浩瀚,但它们可以更加精巧,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被“公约”
的监控机制识别为“违规”
!
因为它们的运作,完全是在“公约”
划定的规则框架内进行!
就像是在法律条文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极致的操作,游走在规则的边缘,却又不越雷池半步!
这个想法让她规则核心都为之兴奋地战栗!
说干就干!
她引导着一缕微弱到极致、完全在限制范围内的“归源”
之力,以其为基础粒子,开始尝试构建第一个“源初之符”
。
目标很简单:一个能够极其隐蔽地增强自身规则结构稳定性、抵御外部探查的“隐匿符”
。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那“源初”
符文玄奥异常,每一个细微的结构偏差,都会导致整个符文的失效,甚至引动“公约”
监控的细微波动。
她必须如同最顶级的微雕大师,在原子层面进行雕刻,不能有丝毫差错。
失败,失败,再失败……
无数次的尝试,消耗着她巨大的心神。
琉璃躯壳上刚刚愈合些许的裂痕,甚至因为精神的极度专注而再次隐隐作痛。
但她没有放弃。
左眼混沌漩涡提供了无穷的推演算力,右眼的冷静确保着她不被失败所扰。
议会成员们也全力配合,提供着不同层面的优化建议。
终于,在不知第几千次尝试后——
一个由无数细微“源初”
符文构成的、结构极其复杂精妙、散着内敛微光的透明符箓,如同一个拥有生命的精密机械,缓缓在她掌心上方凝聚、成型!
这个“隐匿符”
没有任何强大的能量波动,其运作原理并非强行扭曲光线或规则,而是巧妙地引导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