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反向操控“虚空低语者”
体内的寄生节点,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点燃了一盏微弱的油灯。
灯光虽小,却照亮了脚下的一小片区域,以及几条若隐若现、通向更深处黑暗的路径。
林清瑶并未因初步的胜利而松懈,反而更加警惕。
她深知,自己触碰到的,可能仅仅是这张庞大“暗面网络”
最微不足道的一根末梢。
她没有急于沿着那几条新现的“路径”
追踪下去。
贸然行动,很可能惊动网络核心的“管理员”
。
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这个被控制的节点,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网络本身结构、通讯协议以及节点特征的信息。
她的意识如同最耐心的蜘蛛,牢牢附着在被篡改的寄生节点上,通过它持续接收着来自“宇宙之痂”
另一端的指令,同时也监控着节点自身状态的一切细微变化。
每一次信号的收,都是一次数据的盛宴。
通过“规则协调者”
权限与万械统合体建立的隐秘连接持续运转,将海量的原始数据源源不断地输送过去,借助那机械文明越想象的逻辑处理能力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等待是煎熬的,但回报是丰厚的。
数日(以某个稳定叙事宇宙的时间流计)之后,一份更加详尽、令人心惊的分析报告,经由秩序核心中转,呈现在林清瑶的意识中。
【基于扩大化样本的深度解析报告:】
【1网络结构:确认为分布式、非中心化潜伏网络。
节点间存在低频、加密的横向联络,模式符合‘蜂窝状’或‘神经丛’结构,具备高度冗余与自愈能力。
】
【2通讯协议:核心加密方式已部分破解。
采用动态密钥,密钥更新指令源自‘外面’,但分过程经由节点网络自身完成,存在可追踪的‘密钥流’路径。
】
【3节点类型:识别出三种潜在类型:
‘耳目’型(如已控制节点):负责信息采集、状态汇报,隐匿性强,能量需求低。
‘中继’型:负责信号放大、转,可能位于规则关键节点或能量富集区。
‘执行’型(未确认):推测具备更高权限与行动能力,可能负责在特定指令下动攻击或进行深度渗透。
】
【4关键现:追踪到一次‘密钥流’分路径,指向一个位于‘逻辑深渊’边缘的疑似‘中继’节点。
该区域规则极其混乱,存在高强度逻辑污染,常规观测手段极易失效。
】
【警告:对‘中继’节点的任何探查行为,均有极高风险暴露我方意图及已控制节点。
建议谨慎评估。
】
“逻辑深渊……”
林清瑶琉璃般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
那是万机之源用来处理“不可解析错误”
和“高危逻辑矛盾”
的最终坟场,是她曾经险些彻底湮灭、又从中挣扎爬出的绝地。
其内部充斥着各种规则死骸和逻辑悖论场,环境之恶劣,远寻常维度。
“收割者”
竟然将一个“中继”
节点设置在那里,其胆大与狡诈可见一斑。
那里规则的混乱,本身就是最好的伪装。
但同时,也意味着任何外来的、有序的探查,都如同雪地里的墨点,格外显眼。
直接潜入?风险太大。
即便以她如今的“源初”
之躯,在逻辑深渊的核心区域也需小心翼翼,一旦与“中继”
节点生冲突,引的规则扰动很可能瞬间传递整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