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眼前这份情报。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凝重,黄台吉狗贼真会挑时机,趁京师兵力空虚之际。
派兵过来闯关,若从他处调兵又恐来不及,唯令之计也只能勉强调兵了。
崇祯转头吩咐道:“王伴伴,去文渊阁宣内阁大臣,前来东暖阁议政,要快!”
王承恩从未听过皇爷,用如此着急的口吻,催促他去宣大臣的,想必事情必然紧急!
匆匆跑出东暖阁,亲自前往文渊阁传口谕,重要大事多耽误片刻,损失就会更大!
很快,内阁五人齐聚东暖阁,五人正欲行礼,崇祯打断道:“免礼,且看看这份情报。”
王承恩将情报递上去,五人轮流看了一遍,顿时感觉事情有点不妙了。
曹变蛟带着上万骑兵,此刻正在湖广平叛,调回来最快也要半个月,明显来不及了。
杨嗣昌躬身拱手道:“陛下,是否要调洪承畴,所部兵马入京勤王?”
崇祯摇头否定道:“不!
黄台吉不是傻子,锦州人马一旦调走,他不会放过此等良机。”
林欲楫看了眼崇祯,见其脸上虽有凝重,但并无明显的慌张情绪。
轻笑道:“陛下,臣看您并不慌乱!
想必,您早已成竹在胸了吧?您想征询内阁意见?”
崇祯挤出一丝笑容道:“林爱卿,观察果然细致入微。
没错!
朕是有不同的想法。”
“诸位爱卿,你们且听听是否合理。
若不合理亦可及时指正,不要误了军国大事才好。”
内阁五人同声道:“臣等,恭听陛下圣意!”
崇祯起身走向舆图,清了清嗓子道:“你们且看,卢象升在张家口,骑兵全行军的话。”
“赶到遵化仅需八九日,山海关亦是如此。
而曹变蛟远在湖广,回援肯定不太现实。”
“朕意,调卢象升八千轻骑,星夜兼程赶到遵化。
这是朕,预设的理想战场。”
程国祥皱眉道:“陛下,如今才五月中旬,遵化的麦子还未熟透,在那里大战是否……?”
崇祯手指掐动间,很快变算出时间道:“程爱卿,不必忧心!
建奴借道蒙古喀喇沁部。”
“少说,也需要近二十余日,到时候命令卫所兵丁,协助百姓抢收小麦即可。”
“麦子收完后,即刻运往京师之中,朕会下令让蓟镇唐通总兵,于喜峰口顶住日。”
杨嗣昌疑惑道:“仅卢象升的八千轻骑,恐怕远远不够吧?多尔衮有三万骑兵。”
崇祯轻笑一声道:“杨爱卿,稍安勿躁!
且听朕细细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