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依然是乏味的早朝,还是些陈词烂调。
只是相对于刚来那会,朝堂风气好了不少,大臣们相互攻讦,党同伐异少了不少。
尽管崇祯很努力了,依然还是有这种风气,这也不能怪崇祯不够努力。
主要是洪武大帝,开了个不太好的头,允许六科给事中及御史,可以风闻奏事。
崇祯九年时,也曾下旨不允许,言官假借奏事监察,随意捏造冤案。
只是,效果并不太好!
毕竟,这风闻奏事之权,都用了两百多年了,大臣们熟得很!
今日又有言官,参了金圣叹一本,说他卖弄奇技淫巧,惊了祖庭龙脉大祸不远矣!
崇祯对此很无语,这种氛围之下,哪个能工巧匠还会自愿,为朝廷出工又出力?
崇祯面色阴沉的询问:“这位王爱卿,你参金圣叹,可有何依据?”
那王姓给事中左右看看,见无人搭理他,颇为勉强道:“陛下,臣只是听京师百姓说……”
崇祯直接挥手打断道:“从今往后取消,各科御史、督察院、科道言官,风闻奏事之权!”
“想参任何事情皆可,但若无实证的话,朕会追责到底,视为诬告之罪!”
崇祯又转头问冯英道:“冯爱卿,你是刑部尚书,想必《大明律》熟悉吧?”
冯英出班道:“陛下,臣对《大明律》了然于胸,陛下但有所问,臣必能对答如流!”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挑眉问道:“《大明律》里,对于诬告如何惩处?”
冯英低头沉思片刻,想了想道:“启禀陛下,诬告罪分多种情况,臣稍举两例吧!”
崇祯颔示意其接着说,冯英接着拱手道:“陛下,若诬告他人致笞刑,则罪加二等。”
“若诬告他们致,流、徒、杖罪者,则罪加三等,各罪止于一百杖,流三千里。”
崇祯抚掌轻笑道:“诸位爱卿,可都听到了?今后就按此执行,可有异议?”
刚那王姓给事中,出班道:“陛下,风闻奏事乃太祖,赋予各科言官之权力,岂可乱改?”
崇祯嗤笑一声,冷哼道:“哼!
朕在崇祯九年,就曾颁布诏令,弹奸勤俊必事事有据!”
“你们不当回事就算了,如今朕再次重申,今后便不许风闻奏事,你们可听明白了?”
“王爱卿你且退下,朕不想再强调第二次。
若是你们执意如此,朕有的是办法扭转过来。”
林欲楫看着皇上与大臣,闹得不愉快,出班劝道:“陛下,要不您看这样如何?”
“各科言官、御史,依然能奏事但不能风闻,次诬告者降俸三成,臣指降俸并非罚俸。”
崇祯听得眼神一亮,频频点头道:“好!
果然是朕的肱骨大臣,这主意很好!”
“今后,你们想参谁的本皆可,但是前提是找好证据。”
“也别说朕无情无义,朕给你们两次纠错的机会,三次后按诬告论处!
退朝。”
散朝后,内阁回了文渊阁,他们还要整理陋规章程,皇上待会肯定会要的。
果然,才过不到两个时辰,差不多巳时末(11点),小太监过来通知内阁议政。
五人收拾一番,随着小太监一起,进了乾清门往东暖阁而去,一路上五人目不斜视。
到东暖阁后,小太监领着众人直接进去了,如今快六月了,天气已然很热了。
东暖阁下原本的地暖铜管,开始不停的往里灌冰水,房间内也放了冰块。
冰块是冬季挖的,储存在地窖内,太监收集化开的冰水,往铜管内不停倒进去。
因此,东暖阁并不是很热,五人进来后只感觉,一阵凉爽扑面而来。
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