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众臣行礼过后,由户部尚书先禀报,昨日财政收入支出情况。
待完成后,杨嗣昌出列拱手道:“陛下,四路大军北征,还有两日即可归京!”
“卢象升与孙传庭部,已回归各自驻地,曹变蛟与艾能奇部回转京师,请陛下定夺!”
崇祯频频点头道:“此次北征,朕很满意!
礼部按次高规格,筹备迎接大典。”
林欲楫出班拱手道:“臣,遵旨!
陛下圣明烛照,将士何惜用命!
臣,恭贺陛下!”
“陛下,昨日新科状元游街大典,已完美落幕!
再贺陛下!”
看看,谁说老实人不拍马屁,林欲楫这就拍得,不就让人身心愉悦嘛!
崇祯满脸笑意,大手一挥道:“很好!
此乃双喜临门,朕决定再业一喜!”
“从今年正旦算起,文武百官全部加俸,六部长官加九百两……知县加俸两百两!”
顿时,皇极殿前广场上,轰然议论起来!
纷纷表示不解!
百官们现在,也顾不得御前礼仪了,与相临大臣讨论,陛下此举是何用意。
礼部尚书林欲楫,见御前闹哄哄的,正欲大声制止。
但看到御座上的崇祯,满脸笑意的看着,并未有任何不悦,识趣的不再说了。
他是知道加俸之事的,程国祥回文渊阁后,又找他们几人商谈过了。
对于皇上加俸如此之多,开始也表示不理解,直到程国祥复述完崇祯的话。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治贪还能如此,难怪以前收效甚微。
待安静过后,有六科给事中出列,拱手道:“陛下,此举实属体谅臣等,但……”
说到‘但’后,转头看向其他大臣,见百官都拧眉怒视,内心其实很慌乱。
但他身为科道言官,作用就是劝谏帝王,任何非常之举,皆在劝谏之列。
心一横,顶住压力劝谏道:“陛下,此举无疑会,加重国库负担,势必加赋税于百姓。”
“此举,不符圣君之仪,臣冒死劝谏,叩请陛下收回成命!”
文武百官心中一沉,还以为陛下会就此,收回加俸的圣命,那不是白高兴一场吗?
哪知,崇祯嘴角一挑笑道:“爱卿所说,皆为公心!
嗯,朕以为当赏!”
扭头对王承恩道:“王伴伴,散朝后,送一千两白银给刘给事。
对啦!
记得带上圣旨。”
刘姓给事中叩道:“陛下,臣非为赏赐,虚言欺骗陛下!
请陛下收回圣命!”
崇祯摆摆手笑道:“你且平身!
朕知道你们都不解,朕为何加在,财政困难之时加俸!”
“朕,知道满朝文武,贪腐之人不在少数。
诸臣勿需惊慌,朕并非要纠贪。”
“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那为何会贪腐?你们不说,朕也知晓,因为活不下去了。”
“自太祖洪武定制始,到崇祯十五年了,文武百官都未加俸,活不下去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物价在不断上涨,而俸禄还是那点俸禄,洪武年间能生活很好,那是因物价低。”
“就以粮食为定,洪武年间一石仅四钱银子,而如今是多少?带壳粮食每石一两五钱。”
“去壳净米,每石三两银子。
一部尚书,每年才三百余两,光买米就需上百两。”
“柴薪则更多,一部尚书尚且如此,那下面的官吏,是不是更无法生存?”
“他们无法生存,会干何事?那就只能挺而走险,行那贪腐之事,刘给事是也不是?”
刘姓给事中张着嘴,想辩也不知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