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月余时间的筹备,洛阳的惠民局将钱庄,高调的开了起来。
洛阳百姓们并不奇怪,惠民局每次都是如此,有好东西恨不得让全城的人都知晓。
比如,拍卖西方红夷人的神镜,光宣传造势就搞了半个月,直到洛阳富商到齐才开拍。
但是,人惠民局分寸把握得很好,货物价格皆是抹掉零头。
别看是不到一文钱的零头,但架不住惠民局货物种类,跟货物质量皆是属于上乘。
在以前,米店卖陈米那是家常便饭,就这个价格你爱买不买。
以洛阳城为例每石脱壳精米,大概在三千文左右的样子,每斤米就是二十点三文钱每斤。
惠民局这边上的都是新米,还比陈米每斤低零点三文钱,看似乎这点钱并不太多。
但是,你要买一百斤精米呢?那可是足足三十文标准钱。
你要是百姓,你会选择买更贵一点的陈米,不来惠民局买便宜的新米吗?
很明显,有点智商的人都干不出这事,这就倒逼有惠民局城池的商铺。
只能同步更好的新米,价格虽然还是同原来一样,商户们也能找到理由。
比如会送货上门啦,店铺没有惠民局大啦,等等理由整下来百姓也能接受。
没错,惠民局为保持低消耗,是不负责送货上门的,你买任何东西都要自行提取。
有钱的就选送货上门,相当于购买一百斤精米,多给了三十文送货的钱。
惠民局这招叫良币驱逐劣币,这种倒逼是良性商业的模式,反之劣币驱逐良币就惨咯!
百姓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更好的货物,受伤的只能是百姓。
当然,若是能控制在一定的量,市场还是能承受得住的。
崇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惠民局必须以民生为己任,控不控制得住物价另说。
至少,能保证在同等价格下,百姓能买到更好更实惠的货物。
也不是没有富商,去找惠民局的各种麻烦,无一例外都被请去喝茶了。
隔天,就老实的跟鹌鹑一样,别人问起也是缄默不言,老实的做自己的生意。
今日,来惠民局买东西的顾客,看到一间透明墙壁的房子,围挡在收银的柜面旁。
前来结账的顾客,看得懂字的就看贴在一旁的公告,不懂字的也会问上一嘴。
掌柜跟几位顾客解释后感觉这不行,便安排了伙计立于铺面旁,高声宣讲着钱庄规则。
颠覆性的百两以下存钱不收费,百两以上千两以下每年收一两,千两以上每年收二两。
你就算是存九百九十九两,那一年也只收一两保管费,这在钱庄来说简直不可理喻。
你惠民局祸害完各种货品,这会赚到银子又朝钱庄下手了?一条活路不给人留呗?
其实,钱庄收取保管费,并非其赚钱的主要手段。
最赚钱的是‘折色’,百姓、商人挣的银两,通常会有碎银、杂色银等。
而一般钱庄存一千两,大部都只是记账九百五十两,甚至还有更低的。
上万两的存银,才会有利息给,只不过战乱、灾荒的年景,钱庄都不再给付利息。
存入钱庄的银子,只有放贷出去才能挣钱,战乱、灾荒烂账很多入不敷出。
这就导致崇祯年间,富商、百姓有银子了,都往地窖里存放不拿来用。
这就是朝廷为何会出现,拥有全世界已开采白银的五分之一,却出现了银荒的情况。
既然家族氏的钱庄,他们不愿承担这个风险,那就自己来接手这块生意。
其实,只要不生大规模战乱,或者天灾导致的流民迁徙,烂账其实并不是很多。
经过一上午的宣传,洛阳惠民局外围了一圈看热闹的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