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突出者十两。”
这种薪酬远同行业标准,这就是为何手艺人,都想为皇家工作的原因。
并不是崇祯有钱乱使,而是几方面综合考虑过的,第一薪酬太低工匠容易磨阳工。
其次,工作强度太高容易跑路,逃籍在明朝是常有的事。
流民也就是逃籍的匠人、逃兵,与平常活不下去的百姓,才会形成大型的流民潮。
冯一俊连连摆手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呀!
如此高的薪酬,定会让匠人趋之若鹜。”
“若是匠人都跑来官办工坊,那民间的农器等铁具,该由何人来锻造与修理?”
崇祯听后转念一想,点头道:“冯知府所虑不无道理,这样!
设置每月考核的门槛。”
“不达标者询问其原由,若不能给出实际原因,便解雇其在官办工坊的工作。”
“想必,能回流一部分技艺不精者。
另外,也能让他们对待工作更认真。”
冯一俊再度叩拜道:“陛下,洛阳府屡遭天灾,实再无力支付巨额银两。”
“不知陛下,您设立这个工坊是想做何物,为何需要全洛阳的匠人?”
冯一俊本认为说薪酬高,皇帝会下调几两银子,哪知,不仅没下调也未说明银子从哪出。
崇祯大笑道:“朕,自是知晓河南屡遭天灾,银子由朕的内帑出。”
“河南赈灾的银子,还从朕的内帑里出了百万两,这是朕好不容易存的私房钱!”
“至于,在此设立官办工坊,主要是此地交通便利,朕想在此生产几万套战甲。”
“若是技术成熟后,后续再做火枪、火炮。
不过,近几年先做战甲为主。”
冯一俊听说陛下自己出银子,心情一下就轻松起来,官办工坊放洛阳好处很多的。
能让洛阳匠人赚多些银子,他虽不懂系统性的经济学,但他知道匠人赚钱了是有好处的。
崇祯满脸严肃道:“你需注意,今后与朕上的折子,不能出现此作坊的只言片语。”
“朕不想因为这些事,跟朝中大臣陷入无尽的拉扯中,做好了送去北门外艾能奇军营。”
冯一俊是知道艾能奇的,他在洛阳城北门外驻军,都一年多的时间了。
他也去看过,但艾能奇没让他进军营,人家拿着圣旨他也没办法。
艾能奇甚至还找他要过粮食,但冯一俊没给,两人因此还闹得不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