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一直是宋侍郎在管理,臣也没有时间去城外皇庄参观。”
“土豆,真的每亩产能到十石吗?一年多的时间培育了多少石了?”
崇祯轻笑道:“在宋爱卿精心照料下,最高的亩产有二十石。
反正,种豆肯定够用了。”
“诶!
程爱卿先别高兴太早,普通百姓粗放种植的情况下,亩产应该会在十石以下。”
程国祥听到亩产二十石,正在幻想着粮食满仓的美景,哪知崇祯下句话又将其惊醒。
仔细听完后,程国祥瞪大了眼珠道:“陛下的意思是,无需精细管理也能亩产七八石?”
崇祯缓缓点头道:“七八石不敢说,五石是绝对有可能的,田间还只要稍作打理。”
就这个数值,也足够惊掉众人下巴,他们从未听说过,哪种农作物亩产五石。
还是不要怎么打理的,更别说宋应星精心照料的,亩产都达到二十石了。
就算二十石,其实还远没有达到,土豆生长的极限,像后世肥料充足的情况下。
土豆的亩产,轻松突破四千斤,二十石折算下来才两千八百斤。
程国祥不愧跟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很快便抓住了其中关键,陛下所说的投入可能更少。
难道是这个土豆,于是尝试性询问道:“陛下的意思是?土豆能在沙漠中生长吗?”
崇祯点点头笑道:“没错,沙地它还能提高产量,只是肥料可能需要很多。”
“沙质更适合土豆生长,但若不跟上肥料的话,亩产一石可能都有点悬!”
“而且,在沙漠中种植土豆,还要采取秸秆固沙法,不然土豆可能会绝收!”
程国祥躬身道:“陛下,您说所用银钱可能更少,是让治沙的百姓自己种土豆吗?”
崇祯正色道:“没错!
只有他们自给自足,方才能够少用银子,也不至于拖累朝廷。”
“若是几十万治沙工,粮食全靠从关内运运过去,光途中损耗都是个恐怖的数字。”
崇祯再度出声道:“宋应星听旨,着你前往库布齐沙漠,指导百姓们种植土豆。”
“只需教会部分百姓,然后让他们相互学习,你再回京交旨!”
宋应星出班道:“臣,接旨!
定不负陛下厚望!”
之所以派宋应星去,主要是他确实有才,不仅懂农业他还懂治水。
再将张国维调过去,张国维都治理黄河三年了,想必有了部分治河经验。
为担心两人还不够,同时下旨启用被罢官的,治河大家朱光祚,此人因治理黄河出名。
之所以想到此人,还是今年开封府知府上报,有个唤朱光祚的布衣,长期巡视河道。
这会正值八月,开封府黄河段险些决堤,难道九月份的决堤,真被自己给阻止了?
崇祯也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能否改变历史的车轮。
想到此处,崇祯望向刘遵宪道:“刘爱卿,你去巡视过开封府,那一段的黄河堤坝吗?”
刘遵宪出班拱手道:“陛下,臣半月前方才回京,开封知府组织百姓,对堤坝作了加固。”
“工程质量极好,开封府知府在此事上,并非只注重政绩,他是真为百姓做实事的好官。”
能让一部尚书夸赞,看来当时让开封府同知,接替被自己砍了的知府,是个不错的选择。
治理黄河堵不如疏,堤坝修得再高也没用,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决堤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花了几十万石粮食,换回河套平原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投入对黄河的治理。
往后的几年,黄河会频繁的决堤,崇祯不太确定能否阻止,但不管如何先治沙准没错!
见无人再出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