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口的蒙古部落。
仅够维持最低生存线,每年所需要的粮食,最少需维持在十五万石,粮食倒是不多。
在土豆全面普及后,大明也确实能出得起,但蒙古你还得防他一手。
土谢图汗部人口大概在八万人,差不多需要三十万石,考虑到他们还有牛、羊肉。
可以再消减十万石,始终让其保持在生存线以下,他们人口就不会迎来爆!
曹变蛟假装为难道:“汗王有所不知,大明百姓也苦呀!
高额赋税让百姓怨声载道!”
“加上天灾、兵祸等,大明最多只能拿出,三十万石粮食,再多一石都没有了。”
衮布汗身为大型部落的领,简单的算数还是会的,人口加上每日最低耗粮。
加上一年的时间,不管如何算三十万石粮食,无论如何都不够。
大明仅提供三十万石粮食,其用意细细算下来,那就是徐坤洗脚——露出鸡脚了。
无非是不想他们吃饱,吃不饱人口增加就慢,那对大明边疆稳固便有利。
但是,这事大明没有摆在明面上说,他衮布汗就不能捅破了。
否则,两个部落都会得不到粮食,还将大明给得罪死了,抵抗建奴的力量又少一份。
小国自然有小国的生存之道,在两个大国夹缝之中,求生存向来是他们的必修课。
衮布汗沉声道:“曹侯爷,漠北虽与大明久不往来,但基本粮价本王还是知晓些!”
“粮价断不可能,六两银子每石,您看是否能便宜些?算是算三两银子每石如何?”
“一匹战马换七石粮食,张家口的商人与我们贸易时,差不多就是这个价格。”
“总不能,大明皇帝陛下要价,比商人的还更高吧?”
曹变蛟轻笑道:“汗王了解的这些消息,想必,是鄂尔多斯告诉您的吧?”
衮布汗王尴尬一笑道:“额!
这个……也没什么好隐瞒的,确实是他们告知的。”
曹变蛟点头道:“那就不奇怪了,大明连年遭遇大旱,北方各行省颗粒无收。”
“南方产粮大省,供给大明北方尚且紧张,陛下能腾出三十万石,已有不小的压力了。”
“若是作价如此便宜,朝中各部官员定会口诛笔伐!
而这些压力,全都需要陛下扛着。”
“某天,陛下若是扛不住,来自朝中的压力,就只能停了粮食贸易。”
“本侯与汗王相熟,才会将这些告知于您,他人来出使的话,肯定不会说得如此详细!”
做生意就是这样,一方是漫天要价,另一方便坐地还钱!
一匹战马,还想要价七石粮食,你真是做梦想屁吃——尽想美事!
衮布汗这个要价贵不贵呢?放动乱少、粮价稳定时期,还真的不是很贵。
万历时期,一匹蒙古战马能换二十石粮食,但这是什么时候?
崇祯十四年呀!
天灾、兵祸、土地兼并,都制约了粮食的产量,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粮价。
每石都直逼二两银子了,加上运输到边关的成本,最低也要三两银子每石。
一匹阉割后的战马,算十八两银子顶天了,万历时期便是这个价格,几十年都未曾涨价。
那会粮价才五钱银子每石,运到边关的费用在一两以内,换二十石自然没太大问题。
这会粮价都到三两了,一匹战马你还想换七石,天下哪有这等美事?
衮布汗王频频点头,无奈道:“嗯!
侯爷所说确实在理,那按五两银子每石如何?”
见将价格压到这般低,觉得是时候抛出,陛下所说的那颗甜枣了。
曹变蛟爽朗大笑道:“哈哈!
汗王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