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本王的部落需要粮食救命!”
“多少请运来一些,如今正值你们夏税征收之际,每阵亡一人二十石粮食抚恤如何?”
曹变蛟心中估算,这个价值略高于朝廷的抚恤,每石粮食运至边关成本约在二两银子。
四十两银子每人的抚恤,高于朝廷的三十两银子,而且一次几万石的粮食不是个小数。
曹变蛟思虑后摇头道:“衮布汗王,您要的抚恤比朝廷还高,本侯料想朝廷不会同意。”
“您也知道的,天灾也光顾了咱大明百姓,虽然本侯平日不管这些,但收成恐怕并不好!”
“灾年的粮价,通常在每石三至五两,甚至突破十两每石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并非本侯故意这般说,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的困境,哪怕按三两银子每石。”
“汗王您要价二十石,每名战士抚恤过六十两银子了,大明战死者抚恤是三十两银子。”
两人在这讨价还价之时,可忙坏了曹变蛟这边的翻译,涉及很多词汇间的相互转换。
众所周知,华夏的语言就是一个压缩包,有些看似简单的词语,翻译后就成了长句式。
衮布汗听完翻译,皱眉陷入了思考之中,假若阵亡两千人抚恤两万石粮食。
部落全部子民加起来,大约在七万余人接近八万,每人可分得三十余斤粮食。
出兵一万人阵亡两成左右,是衮布汗王所能接受的极限,他要为部落留下些防守军力。
每人三十斤粮混合吃些牛羊肉,显然年底都可能撑不到,更别说渡过严酷的寒冬了。
考虑到部落实际困境,衮布汗折中道:“曹侯爷,您看本王这个提议如何?”
“我们部落出战马,跟你们换些救命的粮食如何?每匹折价十石粮食我们需要八万石。”
曹变蛟点头道:“衮布汗王,您若同意抚恤每人十石粮,本侯尽量去说服朝廷如何?”
衮布汗低头沉思片刻,抬起头道:“本王同意,众台吉本王会去说服他们。”
“另外,每名战死者抚恤只需九石,这多出来的一石嘛……”
听翻译说完,曹变蛟义正言词拒绝道:“汗王好意心领了,本侯还不屑于占死人便宜!”
“这一战,是建奴无故起的,他们无非也是想抢粮食越冬,还请汗王早早出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