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兼阁臣的林欲楫,出言道:“陛下朝会上曾说,荡平漠南乃曹、卢二人之功。”
“老夫认为靖边侯的封赏,理应与昭武侯等同,否则武勋们又要说封赏不公。”
程国祥也点头表示道:“老夫赞同林阁老的意见,不知三位有何意见?”
蔡国用历来便是小透明,见两人同意他也表示赞同,刘宇亮见三人同意了也表示同意。
只有杨嗣昌打心底里认为,多个顶级武勋又会将,手中权力分化不少出去。
杨嗣昌疑惑道:“与昭武侯同等赏赐,是否荣宠过高?且卢建斗与曹变蛟本质略有不同。”
“卢建斗虽亲冒矢石陷阵搏杀,但诸位可能忘记一件事,他乃是文臣转的武勋!”
程国祥不以为意道:“文臣转武将又如何,不都是在为大明出力吗?”
“都一把老骨头了,权力如何分配那是陛下的事,做臣子的处理好职责范围的事便可!”
杨嗣昌听后点头表示:“程阁老所言极是,是老夫着相了,那便将议本呈送陛下吧!”
“折子上写田庄、宅子、禄米、白银、蜀锦,这些赏赐拟定便好了吧?”
“蟒袍、玉带那是陛下的特恩,不归咱们做臣子的管,以免有逾制之嫌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都点头表示甚好,既然拟定折子内容,就由兵部尚书杨嗣昌亲自撰写了。
写完后杨嗣昌拿上折子,亲自送往了东暖阁,当折子送到崇祯御案上时。
刚开始,崇祯在批阅奏折头都未抬,听说内阁议了关于卢象升的封赏,这才抬起头来。
崇祯拿过折子看了起来,当看到折子上的内容后,崇祯嘴角不自觉的,扬起微小的弧度。
看完后拿过朱笔在折子后面,批复了一个“准”
字!
但在后面另加上了蟒袍、玉带。
写完后将朱笔放在笔架上,将折子递给杨嗣昌道:“朕准了,另外加赐蟒袍、玉带。”
“着吏、礼、户、兵各部,下去办理昭告天下,以彰显朝廷对有功之臣的恩赏!”
杨嗣昌躬身接过折子道:“陛下,臣遵旨!
臣告退!”
崇祯点头表示同意。
经此一役,大明的两位将星地位已然稳固,大明与建奴的军事格局,已然进入新的篇章。
朝廷对漠南的军事打击,不仅断了建奴的左膀右臂,还为建奴带去了极重的后勤压力。
又新得一万五千余匹战马,这离崇祯组建大规模骑兵,又向前迈进了极大的一步。
崇祯考虑奴酋短期内不大可能,再对大明腹地起进攻,是时候收拾国内了。
崇祯翻开一份新折子,是河南巡抚急递的折子,上面内容让崇祯颇感头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