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风声鹤唳,很多粮商、盐商还有铁匠,士绅豪强被锦衣卫闯入家里。
像拖死狗般给拽了出来,像牲口一样串成长长的一队,这下好了,真成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老爷们’,被铁链锁着双手脖颈。
身后锦衣卫鞭挞驱赶着,步履蹒跚的走向临时设置的监牢,他们脸上写满了惊恐、绝望。
随着八大晋商,在大同的据点被拔除,正经粮商的生意,却迎来了新高峰。
因为八大商人几乎垄断了大同的粮食生意,就算有别家粮商,也是勉强维持不倒闭而已。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亢家,粮食生意虽然也在做,但处境显然没有其余八家好。
这时期亢家还是山西富,当地人戏称为亢百万。
民间流传三年不下雨,亢家余粮三万石。
亢家的粮食生意之所以没倒闭,一是与其体量有关系,另一个就是他心善。
而且他坚决不向鞑子运粮,哪怕范家、王家、靳家多次拉拢,也坚决不妥协。
可想而知,大家都有粮食生意,偏偏出了亢家这么个异类,另外八家岂能不围而攻之。
亢家分支一个掌柜,看着如狼似虎的锦衣卫,他一点都不感觉害怕,反而还隐隐透着兴奋。
他相信朝廷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对商人大清洗,再联想到这几日的军管。
这就不难猜出,朝廷这明显就是奔着,出卖朝廷机密之人而来。
亢广盈高兴的对店内伙计道:“看到没?还是咱家老爷聪明,绝不向鞑子出售粮食。”
“不然今日,那铁链上那一长串,也有咱们的一席之地呀!”
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只是这笑声,落在铁链上那群人耳朵里,多少还是有点刺耳的。
由于大量的同行被抄家,粮店、粮仓被锦衣卫查封,如今亢家粮食生意特红火。
每日,来铺子采买粮食的客人,都快将铺子的门槛给踩烂了。
李若琏身着飞鱼服,走向了亢家的粮铺,看着这身大民百姓,再熟悉不过的衣服。
亢广盈立刻迎上去,抱拳拱手道:“不知军爷来小店,有何公干?亢某有什么可帮您的?”
李若琏点点头道:“也无甚大事,只是告知你一声,好好卖粮食莫要囤积居奇!”
亢广盈点头笑道:“那是,那是!
咱家老爷时常告诫咱,做生意一定要遵纪守法。”
“这几日大同城内,粮铺被查封了几十家,但咱店铺的粮食一直未曾涨价。”
其实,李若琏是不知道亢家,他只是在往来信件,账册上未找到亢家,这才来警告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