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增加了四百余万两,但用于镇压农民军花甚巨,远增加的银两收入。”
“可见,此举催生了,更多的农民军,可以说是越征越乱了!”
然后程国祥对崇祯道:“陛下,请恕臣无状!”
崇祯点点头表示同意。
程国祥接着道:“臣曾听过民间童谣:三饷如刀、刮尽民膏,官府如狼、吃人为粮。”
“虽然朝廷加征的‘练饷’,是每亩地加征一分银(oo1两)。”
“但官府收税,多以银两计数,百姓们会卖粮食换成白银。”
“粮商的压价,让百姓承担的负担更重。
白银到手后上缴至官府。”
“官府又多以‘火耗’为由,再多征两成,实际百姓可能,需要付三分银每亩地。”
“而到朝廷手上的银钱,依然只有一分银。”
崇祯真的很是佩服,这个吝啬的小老头,虽然抠是抠了点。
但说起民间之事,却如数家珍,地方官府、民间胥(xu)吏。
经常使用下三烂的手段,‘铸银火耗、淋尖踢斛(hu)’等招数,搜刮民脂民膏。
而这些民脂民膏,是要层层上缴的,但并未上缴到国库。
这多征收的银钱,去了哪里,自然不言而喻。
什么是‘火耗银’?民间流通的白银,除了官银还有私银,这也是朝廷所允许的。
只不过,私银多数会往里加铅,这就让收上来的,散碎银两变得成色不足。
于是下面官员,就想了个法子,用‘火耗’这一理由,来盘剥百姓。
要解决这个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火耗归公’,当然这个东西。
得先找阁臣们商量好,不然朝会上,是不可能通得过的。
崇祯询问程国祥道:“那爱卿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下面官吏盘剥百姓?”
崇祯这么问他,完全就是想逼他们一把,既然你给不出办法,
朕等下提出来的办法,你们也没理由,再反对了吧。
问程国祥这个,他就很尴尬了,因为他是真不知道。
他就是一个管钱的,没有那么高的战略眼光,这就是现在官员的,一个致命问题。
在儒家的洗脑之下,民众的思想,得不到释放,从上到下思想都僵化了。
这样大明得不到,新鲜的血液,那大明就不可能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儒家确实对愚民,是很有一套的,对封建国家的稳定很有帮助。
崇祯转头询问杨嗣昌道:“杨爱卿,你知道要怎么办吗?”
杨嗣昌现在感觉就是,陛下不知从何时开始,很不待见他了。
并且他有点跟不上,陛下的思想了。
崇祯之所以还留着他,全因杨嗣昌不是东林党的人。
杨嗣昌道:“陛下,臣以为,能否将‘火耗’的数值,规定在某个范围内?”
看看,前文就说了,杨嗣昌有战略眼光,只是思想僵化而已。
你要逼他一把,他还真能想出来,他这个已经,很接近崇祯所想了。
崇祯赞许得点点头道:“杨爱卿,还是深得朕心的,你这个提议很好!”
“依朕看,不如取消‘剿饷’、‘练饷’,仅保留‘辽饷’。”
“其次,将所收的火耗,全部交由国库,再由国库将这部分,多收的银两下给官员。”
“用以减少贪污腐败,杨爱卿以为,朕这个建议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