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部尚书听皇帝这么说,就知道,从国库出去的银子,估计就是一层刮一点。
刮到最后,到流民身上的白粥,估计跟清水都差不多了。
崇祯颇为无奈接着道:“朕,这样做有三条好处,其一:下派锦衣卫执行此事减少贪污。”
“其二:让流民有份活口的生计,不至于饿死太多百姓。”
“其三:他们能够活命,就不会参与李贼的军队,此为一石三鸟之计,为何不能实施?”
程国祥听得也是眼眸一亮:“陛下,您的方法,确实能有效遏制,流民军队的展。”
“此法甚妙,不知是何人所提?可否引荐入朝为官?”
崇祯微微一笑道:“此法雏形成型于春秋,大规模用于北宋,朕认为以工代赈远强于赈灾。”
程国祥口中,重复着‘以工代赈’,越想越觉得可行。
待细细品味后道:“陛下,有此方法,咱大明几百万百姓,将都有活命之法。”
“但人无完人,如果出现闹事者、懒惰者,该如何处置?”
不愧是管人口的户部,连人性的弱点,都能考虑进去了。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道:“对于这等嫌命长之人,朕,也没必要非要去救。”
“对于那些,恃强凌弱、心术不正之徒,官府加以管教。”
“如若不思悔改,直接踢出疏河队伍,永久不许参加就行了。”
“爱卿,你猜他们没有活路,会不会去找李贼之流。”
“当李贼他们队伍里,都是这种好吃懒做之徒,他们的队伍会怎么样?”
越想眼睛越亮,程国祥心中赞叹,陛下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怎么陛下,能想到这种法子,我怎么就想不到了。
有了这个方法,百姓不仅可以活命,河道问题也解决了。
来年的洪涝灾害,影响就能降到最低,修的大型蓄水水库,待干旱之年又能用来灌溉。
既然确定执行方式,现在就要确定执行人了。
这人还不能随便选,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过去,只会拖慢工期进度,还容易滋生贪腐。
工部尚书刘遵宪出班道:“陛下,臣,愿意亲自前往督工。”
崇祯看着满头白,已逾六旬的老人,摇摇头:“刘爱卿前往督工,朕不允!”
“朕,是担心爱卿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
刘遵宪拱手道:“臣多谢陛下挂怀!
想到灾民饿到吃观音土,更有甚者,人多相食。”
“臣!
夜不能寐,只是想用此残躯,为天下百姓,做点实事。”
说完便落寞的退了回去,看来不服老是不行了,陛下都不想用他了。
这话,也只有这种,一心为公的人才敢说。
但凡为人圆滑点,都不敢说出这样的话,这搞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见工部尚书神情落寞,崇祯有心解释一下:“朕深知,刘爱卿忠君体国。”
“只是担心,爱卿身体吃不消,你不必为此介怀。”
随后崇祯将目光,看向工部侍郎:“张爱卿,朕知道,你在江南地区,治理过水患。”
“有丰富的治水经验,此次黄河治理,朕,全权交由你去完成。”
“朕,赐你上方宝剑,各级地方官员,全力配合,若有阳奉阴违者,可先斩后奏!”
工部侍郎出班,跪地叩头恭敬应道:“臣,张国维领旨!
谢陛下圣恩!”
张国维(1595-1646)南明亡、投水殉。
难得的忠臣,而且对水利,相当在行,着有《吴中水利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