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心情极为沉重,回京师看了眼郑森,便起启程往福建赶去。
崇祯一直留在天津,直到新式后膛炮装上华夏一号,崇祯则再次登舰进行了检阅。
全体舰员,祖大寿、吴三桂等也在列,黄蜚在队伍最前方跪迎。
崇祯扶起黄蜚后,用略带权衡的目光落,在了第二排的吴三桂身上。
新送来的两艘战舰,因找不到多余的火炮,只能暂时搁置在港口,当下只能用于操练。
崇祯出声询问道:“黄将军,不知祖将军海战操练,是否达到了单独出战的水平?”
黄蜚看了眼祖大寿点头道:“祖将军已能勉强胜任,待战法稍作提高,即可自管一舰!”
崇祯点头道:“好,新送来的两艘战舰,定为华夏二号和三号舰,祖大寿升任舰长。”
“吴三桂暂时跟着黄总兵,另外一艘舰的话由,黄将军自行挑选勇将任舰长。”
如今的天津水师,也算少有的舰强兵壮了,为了方便检阅在渤海之上,放了几艘靶舰。
就是为今日试射新炮,这些靶舰都做了加固,船身加了更厚的木材,防护力显着提升。
估摸着,靶舰的防护力能达到,华夏一号的近七成的样子。
要知道,仿制布劳克文号之时,就采用了双层复合船板,防御力比红夷人的船高许多。
战船借助前后的三角风帆,调整好正对靶船的方向,用前方的六门后膛炮瞄准。
计算好弹道后,放入大号的金属定装炮弹,六门火炮齐齐开火。
随着六声巨响传开,炮坐上巨型弹簧制退器介入,强大的后座力被抵消了大部份。
华夏一号,离着靶舰少说都有五千余步,这么远的距离已远超红夷大炮。
随行而来的炮手,在开始上弹和瞄准作业时,黄蜚竖起大拇哥,目测了大致距离。
并向崇祯提出疑问,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打到,极限能打两千五百步的样子。
直到此刻,靶船周围溅起五朵浪花,还有一发穿透了靶舰的船体。
命中的那发炮弹,被无烟火药推出后,经膛线束缚从而产生,高速度旋转的锥形弹头。
裹挟着强大动能,狠狠撞击在了靶船上,整个靶船都摇了摇几下。
砰——!一声巨响过后,炮弹在船舷的一侧,生生给撕开了个大洞。
即使弹头是实心的,光靠炮弹出膛时的动能,其冲击力也不容小觑!
由于距离太远,黄蜚压根看不太真切了,崇祯接过王承恩递来的千里镜,示意其查看。
像这种千里镜这玩意,虽然早在天启年间,便由汤若望带入了大明。
但受限于生产透镜的难度,一直未曾普及到海军中,多是靠纯水晶打磨而成。
崇祯将玻璃搞出来后,才逐渐普及到骑兵伺候。毕竟,此时的大明尚属陆权帝国。
早期水师海战,大多是放几炮意思一下,然后就是接舷跳帮作战,类似于海军陆战队。
但火炮推广开后,若还是采用跳帮战术,海战中明显是要吃大亏的。
因此,也在加速制备海军用千里镜,估摸着下一批后膛炮送来时,千里镜也会送到。
黄蜚双眼瞪大,千里镜中的毁伤效果,着实吓了他一跳!
这多中几发,靶船不得直接沉了吗?这一发炮弹是打在水线上的,这要打在水线以下?
舰首上中下三层的船舱中,借助撬棍扳开楔形炮栓,硕大的铜制弹壳被弹出。
操炮手立即跑上来,带着皮手套将弹壳抬到一边,而后两个人抬着下颗炮弹塞进炮膛。
第一炮是校准,砰、砰——!又是六声炸响传来,接着船身感觉都抖了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