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成全你,来人!给朕将他拖下去,重责一百二十廷杖!”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尽皆一颤!这一百二十杖打下,就算那些丘八也必死吧?
不管下面的众臣,心中想法如何,崇祯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崇祯望向兵部尚书道:“只管下发旨意,仅是正常的军事调防,杨卿,此事不必再议!”
杨嗣昌深知皇帝性格,说好听点叫自信,说不好听点叫刚愎自用。
户部尚书程国祥,出班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崇祯内心毫无意外,挑眉道:“准奏!”
对于这个满头银发,一心为公的户部尚书,崇祯还是挺有好感的。
程国祥出声道:“陛下,国库空虚,太仓仅余两百八十万两。”
“臣,实在无处调拨,此次数万兵马的开拔之饷,请陛下三思!”
崇祯正色道:“朕,已命湖广巡抚熊文灿筹措,日后从解京钱粮中分期抵扣。”
“朕只有一条铁律:无论如何,此次粮饷,不得以任何名目加征于民!”
程国祥硬着头皮道:“宗室、各级官员俸禄年关又需发放,臣奏请陛下三思!”
崇祯挥手阻止道:“传朕旨意,本年所有宗室、百官俸禄,统一延期三个月发放。”
“朝廷艰难,望诸臣工与朕同心,共克时艰。待事毕国库稍宽,朕会连本带利补偿诸位。”
崇祯冰冷的目光,扫过丹墀下的群臣。这些人,十之八九家资万贯,田连阡陌。
谁指望俸禄过活?以往拖欠俸禄时有发生,这番表态是找个台阶,顺便占据道德高地。
崇祯的目光,锁定了武臣班列首位,那位身着公爵冠服。
一直耷拉着眼皮,仿佛站着都能睡着的,成国公朱纯臣身上。
看其睡眼惺忪的样子,崇祯眼底闪过一丝杀机,历史上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时!
奉命守卫齐化门,却毫不犹豫地开门迎贼。投降后,转头便被抄家问斩,成了天下笑柄。
内阁首辅刘宇亮,清了清嗓子道:“陛下,臣有本奏。”崇祯示意其‘准奏’
“自今年四月起,山河四省多地蝗灾不断,今又突逢百年不遇大雪,百姓屋舍坍塌。”
“冻毙者众,生活困苦已达极致。望陛下垂怜,速调拨银两及时赈灾,以彰显天家仁德。”
崇祯对此人印象不深,只知其上任首辅八个月,乏善可陈,是个典型的沽名钓誉之徒。
此刻跳出来,准是盯上了国库和内帑,那为数不多的银两,顺便还能博个清名。
崇祯回答得干脆:“着内阁即刻拟旨,发往各受灾行省。”
“着各地巡抚、布政使司,全力组织救灾,即刻开仓放粮!”
“将每日放粮数目、救济灾民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详细造册每日呈报!”
“所有冻饿而死者,遗体必须集中火化,深埋亦可,绝不可任其曝野,以防大疫!”
“火化”二字一出,百官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低语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陛下此举,简直有违圣人之教,悖逆人伦!
可是回想起刚才,那言官的惨痛下场,终究无人敢在此时,再跳出来反对。
随堂太监见无人奏事,高声唱报道:“无事退朝,众臣拜!”
一系列杂事终于处理完毕,崇祯的心早已飞走了,他迫不及待地想去见两个人。
两个在原本历史轨迹中,未能发挥全力,却能真正能扭转大明国运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