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半,太阳把六号楼食堂的玻璃窗晒得亮,里面正飘着油条和豆浆的香味,学生们端着餐盘在窗口前排着队,周九饼戴着厨师帽在灶台前颠勺,罗慢坐在收银台后飞快地扫码收款,一切都跟往常一样热闹。
突然,食堂门口传来一阵“咔哒咔哒”
的脚步声,还夹杂着机器转动的“嗡嗡”
声。
王铁花刚从后厨端着一笼包子出来,抬头一瞧,差点把手里的蒸笼给端歪——只见一群穿着印着“市电视台”
马甲的人涌了进来,为的男人扛着个比脸盆还大的摄像机,镜头黑溜溜的,正对着食堂里扫来扫去,旁边还跟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主持人,手里拿着话筒,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
“哎哟!
这是咋了?拍电影啊?”
王铁花赶紧把蒸笼放在窗口,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凑过去问道。
周围的学生也都停下了筷子,举着手机拍照,嘴里还小声议论:“哇!
是市电视台的吧?我好像在《舌尖上的校园》里见过这个主持人!”
“难道咱们食堂要上电视了?”
主持人快步走过来,伸手跟王铁花握了握,声音洪亮又亲切:“阿姨您好!
我们是市电视台《舌尖上的校园》摄制组的,早就听说六号楼食堂的饭菜又实惠又好吃,今天特意来拍一期节目,想请您给观众朋友们展示一道最能代表‘六号楼精神’的菜,您看方便不?”
“六号楼精神?”
王铁花愣了一下,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后脑勺,心里嘀咕:“我就会蒸包子、炒炒饭,哪懂什么精神啊?”
她回头瞅了瞅周九饼,周九饼正举着锅铲傻乐,又看了看罗慢,罗慢推了推眼镜,给她比了个“加油”
的手势。
王铁花深吸一口气,挺直腰板:“行!
没问题!
你们等着,我这就去做!”
说完,她转身往后厨跑,围裙带子都跑松了,还是周九饼赶紧追上去帮她系好的。
进了后厨,王铁花看着灶台前摆着的大米、面粉、猪肉、青菜,犯了难——红烧肉太油腻,番茄炒蛋太普通,酸菜鱼做起来费时间,到底啥菜能代表“六号楼精神”
啊?
她蹲在米缸前,看着里面白花花的大米,突然想起上个月有个学生跟她说:“阿姨,您家的蛋炒饭太香了,我每次都能吃两大碗,比家里做的还好吃!”
又想起平时学生们打饭时,总有人说“阿姨多给点饭”
,自己每次都会多舀一勺,生怕孩子们吃不饱。
“有了!
就做蛋炒饭!”
王铁花一拍大腿,赶紧从米缸里舀出昨天剩下的米饭——这米饭放了一夜,颗粒分明,炒出来最香。
她又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鸡蛋,磕在碗里,用筷子“哗哗”
地搅打着,蛋黄和蛋清混在一起,冒出细密的泡沫。
灶台上火苗“噌”
地一下窜起来,王铁花往锅里倒了点油,等油热了,“哗啦”
一声把蛋液倒进去,锅里立刻响起“滋滋”
的响声,金黄的蛋液很快就凝固成了蛋块,香味一下子就飘了出去。
她又把米饭倒进去,拿着锅铲使劲翻炒,手腕翻飞,米粒在锅里“蹦跶”
着,很快就裹上了蛋液,变得金黄油亮。
最后撒上一把葱花,滴几滴香油,关火!
王铁花端着满满一盆蛋炒饭走出后厨,刚一露面,周围就响起了“哇”
的惊叹声——盆里的蛋炒饭颗粒分明,金黄的鸡蛋碎裹在米粒上,翠绿的葱花撒在上面,香味飘得满食堂都是,学生们的眼睛都看直了,有的还悄悄咽了咽口水。
摄制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