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签下名字,“赵宏远做了十年间谍,自负得很,他以为抓住了我们的软肋,其实早就掉进了我三个月前就挖好的坑。”
这时,加密手机收到王科长的消息:“李伟已被控制,他交代了所有事情,承认收了赵宏远的钱,帮忙修改了新能源项目的审批流程,还提供了三次内部会议的纪要。”
我对着话筒轻笑:“让王科长准备好庆功酒,等明晚把‘夜莺’组织一网打尽,我请大家喝82年的拉菲。
另外,通知公关部,明天准备一份新闻稿,就说汪氏集团配合有关部门,成功挫败一起商业间谍案,保护了国家核心技术安全。”
林秘书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轻颤:“汪董,这下总算能松口气了吧?李伟可是工信部的副处长,手里握着不少审批权限,他被控制住,‘夜莺’组织肯定会乱了阵脚。”
我对着话筒转动钢笔,笔帽在桌面敲出清脆的节奏:“让技术部盯紧李伟的所有通讯设备,包括他藏在办公室天花板里的备用手机。
系统查到他昨晚给赵宏远过条加密短信,说‘钥匙已拿到’,这把‘钥匙’指的应该是审批流程的漏洞,得顺着这条线挖到底。”
“备用手机?”
林秘书惊呼,“您怎么知道他有备用机?我们搜查办公室时根本没现……”
“上个月他来视察时,我注意到他西装内袋有个长方形硬物,边角有磨损,不像是常用的手机型号。”
我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一行小字:李伟,左撇子,西装内袋常放异物,每周三下午三点会去天台打电话。
“让王科长派人去他办公室天花板的通风管道看看,用强光灯照,应该能在第三个格栅后面找到个黑色诺基亚,密码是他女儿的生日——系统破解他的社交账号时看到的。”
加密手机突然弹出王科长的消息:“汪董,在李伟家书房的《资治通鉴》里现个夹层,藏着三张si卡和一份手写的审批流程修改记录,上面有他的签名。”
我把消息转给林秘书,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告诉王科长,这只是开胃菜。
让他看看那本《资治通鉴》的第187页,我上周让人检查时,现那页纸的边缘有胶水痕迹,里面应该夹着他和赵宏远的会面时间表。”
林秘书沉默了片刻,突然道:“难怪您上周让保洁员‘不小心’打翻李伟的咖啡,还让她特意用纸巾擦了书桌——原来是为了提取他的指纹?”
“不止指纹。”
我走到窗边,看着宏远大厦顶层熄灭的灯光,“那杯咖啡里加了点特殊试剂,能让他的手机屏幕留下隐形印记,技术部已经通过印记还原了他近一周的解锁密码。
明天给他的测试报告,密码就用这个,让他觉得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内线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林秘书轻声道:“公关部问新闻稿里要不要提‘夜莺’组织?还有赵宏远的名字……”
“提‘境外势力’就行,把赵宏远写成‘涉案人员’。”
我打断她的话,指尖在玻璃上划出宏远集团的轮廓,“系统查到他在国内还有三个空壳公司,明天一早让法务部申请冻结资产,等收网后再一并曝光。
现在留着他的名字,是为了让他放松警惕,以为我们还没摸到他的底牌。”
林秘书突然轻笑:“您连庆功酒都选82年的拉菲,是不是早就料到今天会成功?”
“去年在波尔多考察时,我就买了两箱存着。”
我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当时系统提示‘夜莺’组织可能对欧洲的新能源企业动手,我就预感他们迟早会来亚洲。
这酒,既是庆功,也是提醒——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准备,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加密手机震动,王科长来李伟的审讯录像片段,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