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像汪氏这样的龙头企业,能把更多核心技术的研环节下沉到中小企业。”
他顿了顿,语气郑重,“只有形成‘大企带小企、小企撑大企’的创新生态,咱们国家的产业链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
我心头一热,立刻答道:“请您放心!
汪氏集团正在规划‘链主赋能计划’,不仅会开放5纳米工艺的部分技术专利,还会设立专项培训基金,帮助上下游企业培养技术骨干。”
说着,我掏出平板电脑,展示起最新的合作方案,“您看,我们已经和二十多家民营企业签订了联合研协议,目标是在三年内攻克高端芯片封装的‘卡脖子’技术。”
“好!
这才是民族企业该有的担当。”
领导重重拍了拍我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对了,汪董事长,听说你们汪氏集团准备在欧洲设立研中心?”
“是的!”
我挺直腰杆,“我们计划收购当地一家老牌半导体实验室,把国际前沿技术和国内产业链优势结合起来。
不过在跨境并购方面,还希望能得到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领导沉思片刻,认真说道:“这个方向很好,符合国家‘双循环’展战略。
我回去就安排商务部、外汇管理局和你们对接,争取在审批流程、资金流动上开通绿色通道。
但也要记住,走出去不是单打独斗,要带着中国企业的标准和规范,让世界看到‘中国智造’的力量。”
“一定牢记嘱托!”
我握紧拳头,“汪氏集团不仅要做行业领军者,更要当好民族工业的排头兵,让中国芯片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暮色渐浓,晚霞给研大楼的玻璃幕墙镀上一层金红色。
我站在顶层露台,看着楼下印有“汪氏物流”
字样的银色车队蜿蜒如长龙,集装箱货柜在夕阳下泛着金属冷光。
车间方向传来规律的机械轰鸣声,混着质检部门传来的电子提示音,交织成独特的工业韵律。
“汪董,德国客户刚确认了5纳米芯片的加急订单!”
助理小周抱着平板匆匆赶来,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这次他们主动提出要参观咱们和清北共建的实验室,还说希望建立长期技术合作。”
我接过订单确认单,指尖拂过“汪氏制造”
的烫金logo:“通知研部准备双语技术手册,让国际业务部重点跟进。
对了,联系产业园管委会,问问能不能协调几位外语翻译专家过来。”
话音未落,楼下突然爆出一阵欢呼。
循声望去,装配车间的玻璃幕墙上,年轻工程师们正举着手机拍摄什么。
小周眯起眼睛辨认:“董事长,你看,是新到的光刻机调试成功了!
上周市工信局帮忙协调的海关加急通关,可算派上用场了。”
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产业园管委会张主任的号码:“汪董,好消息!
省科技厅刚批了咱们联合二十家企业申报的‘芯片封装攻坚项目’,专项补贴资金下周就能到账。”
他的声音带着笑意,“对了,下个月有个中欧技术合作论坛,商务部点名邀请汪氏作为企业代表言。”
我望着远处智能装备产业园亮起的点点灯火,那里正有几家汪氏的配套企业在调试新设备:“张主任,我们汪氏集团准备把论坛和欧洲研中心揭牌仪式合并举办,还想邀请几位领导一起见证。”
“汪董事长,你放心,这可是大事!
我马上向相关部门汇报,一定全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展!”
张主任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对了,园区新规划的‘芯片材料产业园’,汪氏有没有兴趣牵头建设?咱们可以联合高校搞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