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得不敢说话的小姑娘,如今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研发骨干,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能带领团队创造更多可能。这让我更加坚信,作为管理者,最大的成就不是自己做出多少成绩,而是发现并培养更多有潜力的人,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董事长,您觉得这款香水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刘夏放下笔,期待地看着我。我拿起香水瓶,再次轻嗅,柔和的香气让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我觉得很好,” 我笑着说,“无论是香气的层次感,还是产品的定位,都很准确。接下来就看市场的反馈了,我相信你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刘夏感激地笑了笑,起身说道:“谢谢董事长的肯定,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这款香水成为公司的又一个爆款产品。”
看着她挺拔的背影走出办公室,我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刘夏 —— 从后勤到调香,天赋 + 努力 = 成功。后续可重点培养,考虑让其参与国际调香项目。”
刘夏的手刚触到门把手,我忽然想起还有关键细节没跟她交代,连忙开口叫住她:“刘夏,等一下,关于‘香氛助眠计划’,我还有几点补充。”
她立刻转过身,快步走回办公桌前,重新拿出笔记本,笔尖悬在纸面上,眼神专注地看着我。我指了指报告里 “合作 App 选择” 那栏,说道:“你们目前选定的两家睡眠监测 App,用户重合度太高了,都是 25-30 岁的年轻群体,但我们的目标客户里还有 30-40 岁的职场中层,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偏向健康管理、数据更精准的平台。你可以联系一下‘睡眠管家’App,他们去年发布的用户画像里,35 岁以上用户占比达到 42%,而且他们有医生背书,能更好地凸显我们香水‘天然助眠’的专业性。”
刘夏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还不忘追问:“那和‘睡眠管家’合作的话,是不是需要调整合作方案?比如让他们的医生在 App 内推荐我们的产品?” 我点点头,继续说道:“这个思路很好,但要注意分寸。不能让推荐显得太商业化,可以设计成‘医生科普 + 产品体验’的形式 —— 比如让他们的睡眠科医生写一篇《嗅觉与睡眠的关系》的科普文,文末提到‘天然植物香氛可作为辅助助眠手段’,再附上我们香水的试用活动,这样更容易让用户接受。”
她恍然大悟般点点头,又在笔记本上画了个五角星:“您提醒得太对了,之前只想着增加曝光,没考虑到不同平台用户的接受度差异。还有定价,398 元 \/ 50ml 的价格,针对 25-30 岁的年轻用户会不会有点高?要不要推出小容量装?”
“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赞许地看着她,“可以推出 20ml 的便携装,定价 198 元,既能降低年轻用户的尝试门槛,又能作为旅行装吸引经常出差的用户 —— 毕竟出差时环境变化更容易影响睡眠,便携装的实用性很高。而且小容量装可以和美妆博主合作做试用推广,成本更低,传播范围也更广。”
刘夏边记边说:“那我回去就让团队调整方案,先联系‘睡眠管家’App,再设计小容量装的包装。对了,后续研发方面,我们还想围绕‘情绪香氛’做系列产品,比如针对焦虑、压力大的人群,您觉得这个方向可行吗?”
我思考了片刻,说道:“方向没问题,但要避免陷入‘为了做系列而做系列’的误区。你们可以先做用户调研,看看目标客户最需要缓解的情绪是什么 —— 是职场焦虑,还是产后抑郁,或是考前紧张?不同的情绪对应的香料需求不同,比如缓解焦虑适合用佛手柑、甜橙,缓解压力适合用檀香、广藿香。而且研发时要延续这次‘情感价值’的核心,比如针对产后妈妈的香氛,可以加入淡淡的母乳香,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