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汪董,环保大于天嘛。” 转身时撞上正要进来的财经记者,对方手里的录音笔差点掉在地上。
“抱歉抱歉!” 记者连忙道歉,眼睛却像摄像机般扫视着办公室 —— 墙上挂着与各国政要的合影,书架最上层摆着哈佛商学院的荣誉博士证书,茶几上随意放着的平板电脑正播放着她昨晚在央视《对话》栏目里的访谈片段。
“汪董,您在节目里说‘真正的商业帝国不该有疆界’,这句话已经成了今年 mbA 教材里的经典案例。” 记者激动地递过话筒,“您能具体谈谈下一步的全球化布局吗?”
汪绿萍走到落地窗前,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港口:“看到那艘万吨货轮了吗?它明天会载着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纺织设备驶向巴西。下个月,汪氏的第一个海外产业园将在里约热内卢破土动工,那里不仅会创造两千个就业岗位,还会成为南美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
她的声音透过敞开的窗户飘向夜空,与货轮的鸣笛声交织成奇妙的和弦。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是助理发来的实时新闻推送 —— 标题赫然写着 “汪绿萍入选《时代》周刊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评语称其‘用商业力量重塑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格局’”。
“对了汪董,” 记者突然想起什么,“网上有人说您当年拒绝楚濂的设计,是因为私人恩怨……”
汪绿萍回头看向他,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商业决策从来只看数据和未来。楚濂的方案在技术上落后同行五年,在伦理上违背环保准则,这样的项目,就算是我亲弟弟提出来,也一样会被否决。” 她抬手看了眼腕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开始专访吧,下一个议题,来谈谈如何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纺织品的全生命周期。”
当《商业周刊》的封面灯光亮起时,汪绿萍微微调整了一下领结。镜头里的女人穿着自己参与设计的环保西装,眼神明亮,气场全开 —— 这早已不是那个困在阁楼里做着舞蹈梦的汪绿萍,而是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的领航者。
夜色渐深,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汪绿萍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指令,将新能源汽车面料的研发计划发送给技术总监。窗外的月光淌在她肩头,像一件无形的披风,见证着这个穿书者如何将命运的剧本,改写得比最恢弘的商业传奇还要壮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