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大典的狂欢余烬尚未完全冷却,庆典次日清晨,当初升的阳光为崭新的启明城镀上一层金边时,一种截然不同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已然笼罩了前殿广场。
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熙攘的人群。
取而代之的,是肃立于广场四周、甲胄鲜明的卫兵,以及鱼贯而入、身着各式官服或代表服饰的与会者们。
他们的目的地,是前殿丹墀之上,一个巨大的、由洁白巨石砌成的圆形议席。
“圆形议席?”
一个来自陇西的代表,看着那没有主次之分、没有高低之别的环形石座,忍不住低声嘀咕,“这…陛下坐哪儿?”
他身旁一位来自旧齐地的儒生代表,捋着胡须,眼中虽有疑惑,却更多是赞叹:“《礼记》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此圆席,或取‘无背无侧,宪在当中’之意?妙哉!”
辰时正点,浑厚的钟声响彻广场。
与会者依序入席。
嬴政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坐在圆席的任意一个位置——他并未占据所谓的“主位”
。
他的左侧是铠甲未卸、威仪天生的项羽,右侧是捧着厚厚文书、神色肃穆的冯劫。
萧何、张良、刘邦、范增等人依次而坐,墨家巨子与法家学者作为监察令,坐在可环视全场的特定位置。
二十七位诸侯执行官,则代表着联邦的广袤疆域与多元力量,各自落座。
圆形议席中央,并非空无一物,而是摆放着一尊古朴的青铜案,案上,静静躺着以玉版刻就的《大秦宪章》草案,旁边是准备好的鎏金工具。
格物院的记录官和御史台的书记员,已在角落就位。
(一)增修总纲:唇枪舌剑与“意外”
插曲
会议由持国执政冯劫主持。
这位老臣声音平稳,直接切入正题:“诸位,今日联盟大会项议程:审议《大秦宪章》总纲增修条款。
请典客尚书先行宣读增修内容。”
张良起身,羽扇轻置于案,声音清越地将精心拟定的增修条款逐条宣读。
内容主要明确了“文明守护者”
的然仲裁地位与宪章最终解释权,强调了联邦制的基本原则,以及“文明存续高于王朝更替”
的核心理念。
条款本身争议不大,但到了表决环节,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根据规则,此等重大议案,需“执行官三分之二+六部尚书四分之三”
双重多数方能通过。
“现在,对增修总纲进行表决。”
冯劫宣布,“请诸位执行官,先行示意。”
二十七位代表,有的毫不犹豫举手赞成,有的则面露迟疑,交头接耳。
来自旧楚地、与项羽关系密切的一位项氏老者,沉声道:“守护者权威,自当尊崇。
然,这‘最终解释权’…是否过于空泛?若与…大元帅之军令有所龃龉,该当如何?”
他目光瞟向项羽。
项羽眉头一皱,正要开口,他身边一位来自吴越之地的年轻代表却抢先笑道:“项老多虑矣!
宪章既立,便是最高准则。
守护者依宪解释,大元帅依宪统军,何来龃龉?除非…有人欲行违宪之事?”
他语气轻松,却字字诛心,明显是代表了不希望军权过于集中的一方。
场面一时有些僵持。
就在这时,一直眯着眼似在打盹的刘邦,忽然“哎呀”
一声,像是刚睡醒,揉了揉眼睛,左右看看:“怎么了?表决完了?俺老刘还没举手呢!”
他故作茫然地高高举起右手,“这增修条款好啊!
说得明白!
俺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