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药汤,免费放,这才逐渐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
有时,还能看到刘邦溜达过来,美其名曰“视察”
,实则是找相熟的医官讨杯提神的药茶,顺便打听点工地上的“民间新闻”
。
而商业则在刘邦的“灵活”
管理下,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活力。
启明市里,不仅有来自帝国各处的物产,甚至开始出现瓯骆部用来交换盐铁的山货、皮毛。
市集上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
偶尔有纠纷,商业部的官吏也会迅出现,往往在刘邦那套“先喝酒(水),再讲理”
的流程下化于无形。
一种新的、基于规则和利益的商业信用,正在混乱中悄然建立。
项羽也常陪虞姬来市集闲逛,虞姬喜欢看摊位上五颜六色的布料和新奇的小玩意儿,项羽便耐心地跟在她身边,偶尔帮她砍砍价,看着她拿着喜欢的物件笑眼弯弯的样子,心中满是柔软。
(三)宴席与心声
深坑引水渠贯通之日终于到来。
昔日令人恐惧的巨坑,此刻边缘已被修整,坑底碧波荡漾,与渭水相连。
水车缓缓转动,预示着未来的动力。
坑边平整出来的空地上,摆开了数百张简陋却结实的条案桌椅,上面堆满了烤羊肉、粟米饭、时令菜蔬,以及…管够的、度数不高的薄酒。
受邀的工匠、模范、小吏以及他们的家眷,穿着自己最体面的衣服,拘谨又兴奋地落座。
嬴政并未高踞上,而是与萧何、张良、刘邦、韩信等核心成员,分散坐在各席之间。
项羽则带着虞姬坐在一角,虞姬穿着他之前买的浅蓝色细葛布裙,素雅又好看,引得邻桌几个妇人低声夸赞。
宴会开始,没有繁文缛节。
嬴政简单举杯,声音平和却传遍全场:“今日,水渠贯通,新城得此血脉!
此非朕一人之功,乃尔等万众一心之力!
这第一碗酒,敬诸位,敬这流淌的渭水,敬我启明城——开基立业!”
“敬陛下!
敬启明城!”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起,掺杂着孩子们兴奋的尖叫。
气氛瞬间热烈起来。
匠人们起初还有些放不开,几碗薄酒下肚,见陛下和诸位大人确实随和,便也渐渐放开。
有人壮着胆子向格物院大匠请教水车原理,有人向萧何反映工钱放中的小问题,更有甚者,一个喝高了的老工匠,竟拍着刘邦的肩膀,大着舌头说:“沛公…呃…你那个市集…好!
就是…摊位费…能不能再…便宜点?”
刘邦也不恼,哈哈笑着与他碰杯:“老哥哥,好说好说!
等你再评上‘金点子’,俺老刘给你免一个月!”
项羽那桌更是围满了敬酒的士兵和工匠,他虽依旧威严,但碗到酒干,来者不拒,赢得一片喝彩。
虞姬坐在一旁,偶尔为他夹一块烤得正好的羊肉,低声提醒他“少喝点”
,眼神温柔。
只是有人提起“驱蝇队”
,他便会狠狠瞪过去,引得众人哄笑,虞姬也忍不住掩唇轻笑。
张良穿梭于各席,与医官、法吏、儒生们低声交谈,了解各领域推行新政的细节与困难。
韩信则依旧沉默,但目光扫过井然有序的宴会现场和远处开始运转的水车,冷峻的嘴角也微微牵起一丝弧度。
月色初上,宴席渐散。
心满意足的人们互相搀扶着,谈论着今天的见闻,向自家的棚户区走去。
项羽牵着虞姬的手,慢慢走在夜色里,渭水的晚风带着凉意,虞姬下意识往他身边靠了靠,项羽便将她的手攥得更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