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诏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道:
“诏曰:为广纳贤才,共商国是,特设明政堂。
凡五品以上官员及各地荐举贤才,皆可入堂议政。
军国大事,皆需经明政堂商议后,方可施行。”
这道诏书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千层浪。
太仆嬴赫——嬴倌之子,宗室中的少壮派——忍不住高声反对:“陛下!
这分明是分权之举!
自古以来,天子乾纲独断,岂能与臣子共商国是?”
“乾纲独断?”
嬴政突然冷笑一声,“朕的前世,就是太过独断,才让赵高之流有机可乘。”
他环视全场,目光如炬:“一个人看得再远,也有盲区;想得再周全,也有疏漏。
明政堂不是分权,是集思广益。
这江山,不是朕一个人的江山,是在座诸位,是天下人共同的江山!”
“共同的江山”
这五个字,如同惊雷在殿中炸响。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人震惊,有人思索,也有人面露不以为然。
就在争论愈演愈烈之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在侍卫的引领下快步进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陛下!
紧急军情!
刘邦大军已过芷阳,距咸阳不足百里!
其先锋樊哙率五千精骑,预计明日即可兵临城下!”
这个消息如同冰水泼入热油,瞬间引爆了整个朝堂。
刚才还在争论新政的大臣们顿时乱作一团,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肃静!”
嬴政一声厉喝,镇住了全场的骚动。
他缓步走回龙椅,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
珠帘后的目光扫过惊慌的群臣,最后落在那个带来噩耗的信使身上。
“来了也好。”
他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正好让朕看看,这位沛公,到底是何等人物。”
他转向群臣,声音陡然提高:“传朕旨意:明政堂即刻开始运转。
第一件要议的事,就是如何应对刘邦大军。”
“陛下!”
嬴赫急道,“军情紧急,当立即调兵遣将,固守城池,何须再议?”
“不。”
嬴政斩钉截铁地说,“正因军情紧急,才更要议。
一个人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但一群人,至少不会犯最低级的错误。”
他站起身,玄色龙袍在透过窗棂的晨光中泛着深沉的光泽:
“退朝。
明政堂成员,随朕去兰池宫议事。”
看着皇帝从容不迫的背影,大臣们面面相觑。
在这个强敌压境的危急时刻,这位年轻的皇帝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坚持要开启那个前所未有的议政制度。
也许,大秦真的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君王。
也许,这条新路,真的能通向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