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本事。”
英台躬身谢恩:“父皇英明。十八阿哥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旨意传到十八阿哥府时,胤祄正在书房临摹字帖,听闻任命,他只是微微颔首,平静地对传旨太监说:“劳烦公公回禀父皇,儿臣定当尽心竭力,守护好京城防务。”随后,他收起字帖,即刻召来自己平日信任的两名武将,商议前往丰台大营的事宜,言行间条理清晰,丝毫不见平日的“糊涂”模样。
几日后,胤祄正式到丰台大营任职。他并未急于立威,而是先花了三日时间,走遍大营的各个营房、粮仓与军备库,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倾听他们的想法与需求。第五日,他便针对营中存在的粮草分发不均、军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既不激进,又切中要害,很快便赢得了士兵们的认可。
消息传回京城,康熙看着胤祄递上来的营中整改奏折,忍不住对英台笑道:“你果然没看错人。这孩子不仅不糊涂,还很有章法,丰台大营交给她,朕放心了。”
英台笑着回道:“父皇,每个阿哥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有的张扬,有的内敛。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小星禾看着玉佩映出的画面:丰台大营中,胤祄正与士兵们一同操练,脸上满是认真;乾清宫内,康熙与英台看着胤祄的奏折,眼中满是欣慰;大营的粮仓前,士兵们正按照新的分发制度领取粮草,秩序井然。玉佩在光影中泛着温暖的光,像是在为这份“慧眼识才、破除偏见”的决断,送上无声的祝福。
虫洞的痕迹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里,只留下知人善任、各展其才的太平盛景。从英台的力荐,到康熙的认可,再到胤祄的实干,大清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智慧,让每一位皇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份藏于朝堂举荐、君臣信任之间的默契,终将让“国泰民安”的荣光,在每一份坚守与担当里长久绽放,书写着属于大清的盛世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