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这渺茫机会、保全身边这些残存将士和部分百姓性命之间,剧烈地摇摆、撕扯。最终,陶谦那句“万勿为虚名拖累百姓”的临终嘱托,如同最终的法码,重重地压垮了前者。他不能,也没有权利,拉着这满城还喘着气的人,为自己那点即将破碎的声名殉葬。
一个浓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的凌晨,下邳城那扇许久未曾开启的东门,被数十名残存的忠勇士卒用尽力气,缓缓推开了一道缝隙。刘备率领着仅存的、尚算保持建制的数千兵马,以及部分不愿留下等死、扶老携幼的百姓,组成了一支沉默而狼狈的队伍,如同决堤的涓流,迅速而杂乱地涌出城门,向着那片雾气笼罩、看似蕴藏着一线生机的丘陵林地遁去。队伍中,关羽持青龙偃月刀断后,面色凝重,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的迷雾;张飞挺着丈八蛇矛在前开路,须发贲张,努力提振着低迷的士气。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混杂着逃离绝境的些微希望,以及对前方未知命运的深深恐惧。
他们并不知道,一双冷静得如同幽潭寒冰的眼睛,正在不远处一座丘陵的暗影中,透过稀薄的雾气,默默地注视着这条他们以为的“生路”。郭嘉轻轻拉紧了裹在身上的厚裘,仿佛要驱散那浸入骨髓的寒意,他对身旁早已按捺不住战意的夏侯渊低声吩咐,声音平静无波:“鱼儿已出洞。耐心些,待其队伍过半,阵型拉长,首尾难以相顾之时,你率伏兵突出,直击其队伍最为臃肿混乱的腰肋部位。记住,主旨在于溃其军,乱其心,夺其辎重,擒杀首要,而不在于赶尽杀绝,穷追不舍。”
一场精心策划、志在必得的追击与屠杀,即将在那片看似网开一面的“生路”上冷酷上演。刘备的突围,从它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从绝望逃向另一场绝望的、悲剧性的转移。而郭嘉,这位算无遗策的谋士,正用他最为擅长的方式,将冷酷的军事胜利与深远的政治算计,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试图为他的明公,谱写一曲完美的收官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