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顿那庞大的身躯悬浮在一片由嶙峋怪石构成的荒芜谷地中。
空气中弥漫着浓稠的、富含未知能量粒子的迷雾,以及一股浓烈的、带着碱性和蛋白质腐败气息的恶臭。
在他下方,是一片狼藉的战场——如果那能称之为战场的话。
数只体型堪比小型山丘的蜘蛛状生物的残骸散布四处,它们的甲壳碎裂,绿色的血液和不可名状的内脏组织浸透了暗红色的土壤。
战斗结束得毫无悬念,甚至不能称之为战斗,更像是一次样本采集。
杰顿的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具相对最“完整”的巨型蜘蛛尸体上。
他指尖延伸出细微的莹蓝色斯非亚探针,开始对尸体进行深度解剖和分析。
外部形态扫描……甲壳成分分析……肌肉纤维结构解析……神经系统图谱构建……遗传物质提取……
有趣……
根据初步扫描,这只蜘蛛的基础生理结构,与地球节肢动物门蛛形纲的生物有着惊人的功能相似性。
外骨骼支撑、管状心脏、书肺呼吸、开放式循环系统、链状神经系统……
仿佛是在同一套“基础生命蓝图”上发展出的不同分支。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按照地球的物理和生理学规则,这种体型的陆生节肢动物,根本不可能存在。
在地球环境中,昆虫和蜘蛛等节肢动物的体型受到严格的限制,核心原因在于其外骨骼和呼吸系统。
外骨骼虽然提供了良好的防护,但其支撑能力随体型增长呈平方增长,而体重却呈立方增长。
这意味着,当体型增大到一定程度,外骨骼本身就会因为无法承受自身重量而崩溃。
这就好比用同样厚度的纸板做一个蚂蚁模型和做一个大象模型,大象模型根本站不起来。
更关键的限制来自呼吸系统。
蜘蛛等节肢动物大多依靠书肺或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书肺是体表内陷形成的书页状结构,气管则是遍布全身的微细管道,两者都依赖于空气的扩散作用来输送氧气。
扩散效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对于微小的昆虫,扩散路径短,效率没什么问题。
但对于体长达到数十米的巨兽,氧气根本来不及扩散到身体中心部位的组织细胞,结果就是内部组织会因缺氧而坏死。
“原来如此……”
杰顿的感知聚焦在骷髅巨蛛的书肺结构和周围的大气环境上。
早在一来到这个星球,杰顿就已经用斯非亚探针传回的数据发现了,这个星球的大气成分与地球有显着差异。
氧气含量高出约15%,同时含有一种未知的、活性极强的惰性气体成分,这种气体似乎能显着降低体液的表面张力,并作为一种高效的氧载体,极大地提升了气体在生物组织内的扩散速率。
所以……
大气环境提供了部分可能性。
更高的氧分压和特殊气体辅助,或许能让更大体型的书肺呼吸效率勉强维持。
然而,这依然不足以完全解释。
杰顿的探针深入蜘蛛的肌肉束和关节连接处。
肌肉力量……关节结构强度……
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与热量散发……
即使呼吸问题勉强解决,如此庞大的身躯运动所需的能量是天文数字,产生的代谢热量也极其惊人。
地球上的大型动物如大象,需要高效的循环系统和散热机制,比如大象的大耳朵。
而这只蜘蛛的循环系统相对简单,散热主要依靠体表。
在运动时,其体内核心温度会急剧升高,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蛋白质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