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逍圣帝秦双,坐拥东域半壁江山,以铁腕推行“征半令”与“宗正令”,将新附疆域的庞杂资源与万千势力强行整合,帝国国库充盈,气运如虹。然而,在这赫赫武功与冷酷统治的背后,秦双并未忘记那些为北逍帝朝浴血奋战、最终马革裹尸的忠魂,以及他们身后留下的孤苦无依的亲属。仙魂阁的建立安顿了逝者的英灵,而生者的哀恸与生存困境,同样需要帝国的关怀与抚慰。
这一日,朝会之上,秦双并未如往常般先议征伐或内政,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与户部尚书,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同于以往的沉凝:
“朕统御亿万里疆域,北逍今日之盛,乃无数将士效死用命,以血肉铸就。仙魂阁立,英灵有所依。然,逝者已矣,生者何堪?那些为我北逍捐躯的将士,其父母妻儿,或失依靠,或陷困顿,此乃朕心之所念,亦帝国之责。”
她目光扫过群臣,帝音清越而坚定:“传朕旨意!于帝国各州郡核心之地,设立‘无忧院’!”
“无忧院,非寻常衙署,乃帝国官办之慈恤机构,专司收容、养护于历次为帝国征战而陨落之将士直系亲属!其父母,奉养天年;其妻儿,抚育成人!”
“着户部拨付专款,工部选址营建,务必使无忧院环境清幽,设施齐全,供给充足!院内需设讲学堂,延名师,令烈士遗孤可免费入学,修文习武,继承父志!”
“着礼部拟定仪轨,各地官员需定期巡视慰问,确保无忧院待遇落实,无有欺辱克扣之事!朕,要让我北逍烈士家属,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乃国策,永世施行!凡有玩忽职守、苛待烈士亲属者,严惩不贷!”
旨意下达,如同在帝国冷酷高效的统治机器中,注入了一股温暖的泉流。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尤其是军方将领,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知,这道旨意,比任何封赏更能凝聚军心,稳固国本!
帝国机器再次高效运转,但此次的目标,却充满了人文关怀。
工部迅速行动,在帝国各州郡的府城、乃至一些重要的星域枢纽,选择灵气充沛、环境安宁之地,开始大规模兴建“无忧院”。院舍并非简陋的收容所,而是按照标准规划设计,亭台楼阁,花园水榭,讲武堂、藏书阁、丹房、静修室一应俱全,其规格甚至不逊于一些中小型宗门。
户部划拨了巨额专项资金,确保无忧院的日常用度、修炼资源、以及遗孤教育经费。这些资源,优先从帝国充盈的国库,尤其是那些通过“征半令”收缴而来的财富中支出,取之于“敌”,用之于“己”,更具象征意义。
吏部从帝国官员、退役老兵、以及讲道司中选拔富有责任心、心怀仁德之人,担任无忧院的主事、教习、管事。同时,也鼓励民间善士、宗门修士前往无忧院担任义工,传授技艺。
兵部与青天监联合,开始全面核查历次战役的阵亡名单,并主动派人寻访、接引符合条件的烈士亲属入住无忧院。过程公开透明,确保每一位应受抚恤者都不被遗漏。
当第一批“无忧院”在帝国各地陆续挂牌成立,并开始接纳烈士亲属时,其带来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消息传到各大军营,无数将士热泪盈眶。他们不再仅仅是为军功、为资源而战,更是为了身后那一个有了坚实保障的家!圣帝陛下连他们身后事都考虑得如此周全,这份知遇之恩与仁德之心,让他们甘愿效死!军队的凝聚力与忠诚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无忧院的设立,极大地提升了北逍帝朝在普通仙民心中的形象。一个不仅强大,而且仁德的帝国,无疑更具向心力和合法性。许多原本对新政心存疑虑的仙民,也因此事而对帝国产生了更强的归属感。
对于那些失去顶梁柱的家庭而言,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