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中道也”,啥是中道?不是和稀泥,是“清醒的自我认知+精准的风险预判”。老李知道自己不是武松,打不过小王背后的关系,所以不硬刚;也不是软柿子,该收集证据就收集,该反击就反击。
就像你住酒店,知道走廊有监控(惕号),睡前反锁门(莫夜有戎),就算真有小偷摸进来,也翻不到值钱的(勿恤)——因为你早把贵重物品收好了!
再举个反例:我同事小张,总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同事抢功就忍气吞声。结果小王变本加厉,把他的方案改个署名就上报,领导还夸小王“能力强”。小张气不过,直接在会上跟领导吵架:“这明明是我的创意!”结果领导反而觉得他“情绪化”,年底评优都没他份。
现代启示:
- 警惕“温水煮青蛙”:职场里的小人往往像小王,一开始装好人,慢慢使绊子。每天花10分钟复盘:“今天谁的话有问题?谁的利益和我冲突?”就像老李,他每周五下班前都会列个“风险清单”,把可能针对他的人和事记下来,提前想对策。
- 准备“防狼工具包”:不是教你学武术,是备齐证据链(聊天记录、邮件、审批流程)、人脉支持(靠谱的同事、明理的领导)。我有个朋友做销售,每次跟客户谈合作都录音,不是不信任客户,而是万一出现纠纷,录音就是铁证。有次客户反悔说“没说过这个条款”,朋友直接放出录音,客户当场认栽。
九三:壮于頄,有凶——脸比脑子硬,大佬面前翻车实录
爻辞直译:腮帮子绷得像打了石膏(壮于頄),这要出事!君子虽然果断,但独自行动时遇到误会(独行遇雨),就算被淋成落汤鸡、遭人白眼(若濡有愠),也没事。
象曰总结:君子果断但不莽撞,最终肯定没事。
场景还原:部门大佬的“腮帮子翻车案”
九三是“下卦之极”,位置接近高层,容易飘。咱们说个真事儿(经当事人同意改编):某公司项目总监老陈,技术出身,业务能力没的说,带着团队啃下了好几个硬骨头,大家都叫他“陈大胆”。有次公司要砍一个他做了两年的项目,理由是市场变了,投入产出比太低。
老陈当场就炸了:“这项目我熬了800个夜,数据都在这儿,用户增长曲线明明白白,怎么可能亏!”——这就是“壮于頄”,腮帮子比数据先硬。他觉得自己为公司付出了这么多,领导就该认可他的坚持,却没想过:领导的决策可能基于更高层的战略调整,或者市场数据的实时变化。
结果呢?大老板直接找他谈话:“我知道你尽力了,但公司要转型,这个决定没得商量。你要么配合交接,要么……”老陈脖子一梗:“你们会后悔的!这个项目做不成,你们每年损失至少一个亿!”
后来项目黄了,老陈被调去边缘部门。但他没摆烂,反而沉下心研究新业务,半年后用新方案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私下跟我说:“当时就是脸皮太薄,觉得被否定了尊严。现在才明白,决断不是争口气,是看长远。”
象曰点破:君子夬夬,不是“独狼”,是“清醒的孤勇者”
《象传》说“君子夬夬,终无咎也”。“夬夬”啥意思?就是“果断但克制”。老陈后来明白了:就算和领导意见不合,也得保持专业(交接时把资料整理得清清楚楚),不被情绪绑架(没在团队里散播负面情绪)。
就像你和女朋友吵架,她气头上说“分手吧”,你要是梗着脖子喊“分就分!”(壮于頄),大概率真掰了;但你要是冷静说:“我理解你生气,但我不想分,我们好好聊聊问题在哪?”(君子夬夬),反而能缓和矛盾。
再举个职场例子:我前领导老周,技术总监,性格耿直。有次开会讨论新系统架构,他力排众议坚持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