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人比古人更懂“蹇”
古人遇到蹇,可能是赶考迷路、商队遇匪;咱们现在更“高级”——
学生党: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草稿纸写满还没思路;
打工人:方案改了八版,甲方说“还是第一版好”;
宝妈:娃夜醒三次,哄睡后自己睁眼到天亮;
连宠物主人都有“蹇”:猫主子突然绝食,医院检查说“没病,就是耍脾气”。
但别急着emo,《易经》早说了:“蹇”不是惩罚,是提醒。就像手机弹出“内存不足”,不是手机坏了,是该清理缓存了。
二、卦辞里的“避坑手册”:往平路走,别跟险滩较劲
蹇卦的卦辞就八个字:“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翻译成人话就是:遇到坎儿,往平的地方跑,别往死胡同钻;能找明白人帮忙就找,守正道准没错。
先唠最接地气的“利西南,不利东北”。
古人用方位代指性质:西南是坤卦,坤为地、为顺、为柔软;东北是艮卦,艮为山、为止、为坚硬。
放现代语境里,西南就是你家楼下的奶茶店(甜分治愈)、能绕开堵车的辅路(灵活变通)、能躺平摸鱼的周末(充电回血);
东北就是老板的“紧急任务”(高风险高压力)、减肥时的“断碳食谱”(反人性易崩溃)、跟杠精的“辩论赛”(费力不讨好)。
(一)“往西南”不是躺平,是“战略性撤退”
有人说:“利西南,那我不是一直躲着困难?”
大错特错!《易经》里的“止”是“不犯傻往前冲”,不是“摆烂”。
就像你打游戏卡boSS,别急着按“复活键”硬刚,先回城买装备、查攻略——这叫“见险而止,知矣哉”!
举个真实例子:我朋友小周创业做餐饮,第一炉蛋糕烤糊了,第二炉甜度超标,第三炉直接被顾客投诉“没法吃”。
要是硬撑着继续卖,估计半年就得关门。他倒好,跑去学了三个月烘焙,又调研了本地口味,改做低糖中式糕点,现在门店都开三家了。
这就是“不利东北(硬刚),利西南(换赛道)”——换个方向,困难可能就成了转机。
(二)“东北”的坑,古人踩过,我们也常踩
东北是艮卦,代表“险止”,犯了险还停在那儿,只会更惨。
《三国演义》里,马谡守街亭,诸葛亮让他占南山,他偏要上北山(东北方的高地)。
结果张合断了水源,蜀军渴得拿马尿解渴,最后惨败——这就是“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放现在,多少人跟马谡似的?
减肥偏要跟“三天瘦十斤”的极端食谱死磕,结果反弹到比原来还胖;
追对象偏要“感动自己”,天天送花点奶茶,人家根本不喜欢,最后落得个“舔狗”标签;
工作偏要挤破头进“卷王部门”,天天加班到凌晨,身体垮了还没升职——这不是努力,是“往险处狂奔”。
三、“利见大人”不是让你抱大腿,是找“解题外挂”
卦辞里还有句“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大人”不是指当官的,是懂行的明白人、能帮你破局的高手。
《易经》里“大人”有三重含义:有德行、有智慧、有资源。
遇到蹇,自己死磕不如找“大人”——这不是怂,是“借力打力”的智慧。
(一)“大人”可能是同事,可能是朋友,甚至是你妈
比如你做ppt卡壳,对着空白页抓耳挠腮,这时候“大人”可能是隔壁工位会做动画的小王,他教你个“平滑切换”技巧,五分钟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