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都没有,最终只能直直掉进\"妄\"的无底大坑里。这就好比那些在资本市场里红了眼的投机者,满脑子都是\"我要发财我要暴富\"的执念,跟着所谓的\"内幕消息\"疯狂追涨杀跌,结果往往是本金亏得血本无归,还在一次次割肉中摔了个狗啃泥。明代万历年间的江南巨富沈万三,为了讨好朱元璋,主动提出出资修建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本以为能换来荣华富贵,却因财富露白引来了皇帝的猜忌,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这便是\"妄求\"的典型例证。
《象传》警示君子要\"反身修德\",顺应时势、涵养德行,一旦偏离正道就会招徕祸患。这正道啊,就像终南山里那条狭窄的独木桥,桥下是万丈深渊,桥上还常年刮着妖风,稍微脚步歪一歪就可能坠入深渊,真是步步惊心!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简直就是无妄卦的儒家版\"心灵鸡汤\",可惜很多人喝了也不管用。就像东汉末年的董卓,他并非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年轻时曾在陇西大破羌胡,可后来却被权力欲望吞噬,废立皇帝、屠戮公卿,最终在未央宫前被吕布一戟刺穿胸膛。他死前或许也念过\"守正则吉\",但那颗被私欲填满的心,早已听不见任何警示的声音。
二、李广之鉴:英雄也有\"马失前蹄\"时
李广一生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爱兵如子到了令人动容的地步。史书记载他每逢行军扎营,士兵不尽饮,他绝不靠近水源;士兵不食饱,他绝不端起饭碗。这样的将领自然深受士卒爱戴,营帐内外常能听见\"愿为将军死\"的誓言。可就是这样一位口碑载道的名将,在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时代浪潮中,却像一艘偏离航线的楼船,始终无法抵达封侯的彼岸。这无妄卦就像一个刻在龟甲上的神秘\"命运密码\",早就用裂纹昭示了他\"李广难封\"的悲催命运。
李广治军宽缓,军幕里从不设繁文缛节的规章,士卒们可以随意出入他的营帐,就连军中文书也是能简则简。这种\"放羊式\"管理在平时确实能凝聚军心,可在生死攸关的战场决策上,他就像个任性的小孩,常常凭着直觉想干啥就干啥。漠北之战那次致命的迷道失期,表面看是运气不好撞上了沙尘暴,其实骨子里就是他自信过头,行军不设向导,扎营不立斥候,完全偏离了为将者\"谨慎如鼠、谋定后动\"的基本法则。这就好比一个酒驾的司机,既不看路标也不听导航,只凭着感觉猛踩油门,能不迷路吗?当卫青派来的长史带着酒食问责时,李广望着帐外漫天飞雪,缓缓说出\"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这句沉甸甸的话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悔恨。
更要命的是诱杀霸陵尉那件事,虽然事出有因——当年他被罢官闲居时,曾在霸陵亭被醉酒的尉官呵止留宿——但复出后立刻借着兵权斩了人家,这就纯属意气用事,完全不顾为将者的正道了。朝廷对将领的信任就像吹起来的气球,看着饱满实则脆弱,李广这一刀下去,气球\"砰\"的一声就破了。汉景帝曾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这种因私复仇的妄念,就像一块巨石堵在他的仕途之路上,即便后来汉武帝想用他,朝中大臣也会忍不住提醒\"广尝为陇西守,羌尝反,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诈而同日杀之\",这些过往的污点,都成了他封侯路上的绊脚石。
最致命的是李广对封侯的执念,那简直就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越想摘下来就收得越紧,让他在功名的漩涡里越陷越深。他曾趁着酒劲问王朔\"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这番掏心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