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之道虽柔,但如动亦须刚,坤之体至静,但其德也须方正。动而不违方正。再得同道之 呼应,成万物光大之功,故坤道之顺大,皆因王时之至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 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 坚冰至, 盖言顺也。
学者读此段,必可自悟矣。故圣人戒小人于初,其道大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则不疑其所行也。
君子外敬内直,坚守义以方其外,故内敬直,外义方,其德之盛,顺其自然,不须装饰, 无人会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臣下之道,不表其功,含晦以为王行事,至终而不敢有其功,如地道代天终万物,而成功 又归之于天,妻之道同此。今之妻如何,吾人试自问之?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 贤人隐。易曰:括囊, 无咎无誉,盖 言谨也 。
天地相交,则能兴发草木,天下因君臣相往而道亨。今天地隔绝,万物不成,犹君臣无道, 贤者隐退,此时易道为闭口含藏,虽无声警,但无灾,皆因言论谨慎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 发于事业,美之 至 也 。
君子知谦守下之道而通于事理,居君王位故美积其中,畅于四体,现于事业,此美之极也。 此段乃示柔中有刚,乃至大至美,今人有柔善而无刚,或过刚而无仁,皆不足之美也。
阴疑于阳必战,焉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 犹未离其类也,故称 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中医之至道在此,阳大阴小,阴乃从阳,故经方派乃用阳药,如人间亦然。如令阴到极盛, 阳受阴盛而外走,此不相从必战,伤而见血,天地之色变,亦言伤之大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古老的文化经典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其中的坤卦哲学更是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当我们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会惊奇地发现,这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掀起了一股奇妙的旋风,以独特的方式融入并影响着当代的各个领域。
《周易》诞生于数千年前的中国,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探索的时代。古人在与自然的相处中,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山川河流的变化,试图探寻宇宙万物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道。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他们用卦象和爻辞记录下了这些深刻的思考,形成了《周易》这部伟大的着作。坤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卦,代表着大地、柔顺、承载等意象,其哲学内涵丰富而深远。它所倡导的“至柔至刚,至静至动”的辩证思维,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新视角。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快速的变化和复杂的挑战,这种古老的思维方式犹如一股清泉,为我们在喧嚣与浮躁中带来了宁静与启示。它让我们明白,刚与柔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既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又要有灵活变通的智慧;既要有冷静沉稳的心态,又要有积极行动的勇气。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企业竞争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果断决策的刚性,还要有倾听员工意见、适应市场变化的柔性;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既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