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图。\"
小林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莲花糕被捏出八个花瓣,其中一个缺了角。\"师父是说,碎瓷缺的那一块,对应着八景里的某一处?\"她突然拍脑门,\"落马桥正好在'珠山晓翠'的西北方向!\"
公交到站时,陈轩的手机又收到一条信息,这次是段语音,电流声里夹杂着瓷器碰撞的脆响:\"找齐三莲,方见真章。\"声音经过变声器处理,像砂纸摩擦瓷面般刺耳。
\"三莲?\"小林数着照片里的莲纹,\"这才半朵,难道还有另外两处藏着碎瓷?\"她突然想起柴窑里的刻字,\"汝官哥钧定,秘在松柴中——会不会其他窑口也有碎瓷?\"
陈轩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窑厂旧址,那些烟囱的影子在地面投下细长的纹路,像极了瓷器开片的裂纹。\"拾瓷人要我们找齐三朵莲花纹碎瓷,\"他指尖在膝盖上画着莲纹,\"半朵在照片里,半朵在伪古堂标记里,还有一朵......\"
话没说完,公交车突然急刹车。前方路口围满了人,警车的蓝光在人群中闪烁。张队长的电话恰好打来:\"陈老板快来!珠山大桥下发现一具浮尸,手里攥着半片带莲纹的瓷片!\"
陈轩拉着小林挤过人群时,法医正将尸体抬上岸。死者穿着考古队的蓝色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工作证——正是张队长说的那个有嫌疑的仓库管理员。他僵硬的手指间,夹着半片青灰色瓷片,上面的莲纹正好能和照片里的拼上三分之一。
\"尸检初步判断是溺亡,但肺部有瓷器碎片残留。\"张队长递给陈轩一副手套,\"你看看这瓷片,和丢的那箱标本是不是一类?\"
陈轩捏起瓷片对着阳光,胎骨泛出米黄色,正是宋代官窑特有的\"香灰胎\"。碎片边缘有新鲜的断裂痕,显然是被人故意打碎后分藏的。他突然注意到尸体手腕上的红绳,上面系着个迷你瓷窑模型,窑门处刻着极小的\"哥\"字。
\"哥窑?\"小林凑过来,\"手记里说哥窑'金丝铁线,百圾碎',这碎瓷的开片纹路确实像!\"
陈轩的目光落在桥洞的阴影处,那里的石壁上有人用白漆画了个简易的莲花,花心位置写着\"二二\"。他突然想起珠山大桥的桥墩编号,22号墩正好在下游的回水湾处。
\"张队,麻烦派人去22号桥墩看看。\"他脱下手套,\"那里可能有第二片碎瓷。\"
警员在桥墩内侧的石缝里果然找到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半片月白色瓷片,莲纹与前两片能拼合成整朵,只是中心位置有道竖痕,像是被利器劈开的。陈轩将三片碎瓷在桥墩上拼好,阳光穿过纹路时,地面竟投射出类似罗盘的阴影,指针指向西北方的陶瓷馆。
\"真章在陶瓷馆?\"小林看着阴影里的刻度,\"可那里全是监控......\"
话没说完,陈轩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张队长发来的照片——仓库管理员的储物柜里,发现了一张陶瓷馆的参观券,日期是今天,检票口的印章形状正是一朵完整的莲花。
\"拾瓷人在引导我们去陶瓷馆。\"陈轩将碎瓷交给张队长保管,\"这三片拼起来的莲纹,中心竖痕对应的是陶瓷馆的展柜编号。\"他突然想起《辨瓷手记》里的一句话,\"瓷有魂,柜为棺,开馆见魂归。\"
陶瓷馆的宋代展厅里,导游正对着展柜里的哥窑八方杯讲解:\"这是落马桥窑址出土的珍品,杯底有玄山氏的亲笔刻款......\"陈轩的目光却落在隔壁36号展柜,那里空着,说明牌上写着\"宋代官窑莲纹盘(修复中)\"。
36号柜的玻璃倒影里,有个穿保洁服的人正在擦拭展柜,袖口露出半截红绳——和浮尸手腕上的一样。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