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这夏能立国,并于宋战近百年而不息,也不是侥幸而来。
究其原因,且与这辽国所占的燕云十六州有极大的关系。
自那党项自立元昊称帝,便占了河西走廊去,切断了宋与西域诸国的茶马互市。
宋无马,便与那辽国一个安生。燕云十六州则可保。
那契丹大辽也是乐见其成。有点现在流行的“代理人战争”的意思。
然,这两国对宋这一策略的效果怎么样?
那可以说是一个立竿见影。
不过十来年,这宋,便是一个无军马可用。
仁宗嘉佑年,群牧宋祁上言:“今天下马军,大率十人无一二人有马”。
但是,宋祁言中所说的“十人无一二人有马”的“马”也不能说是真正意义的“马军”。
因为,要成为“军马”你还得进行相应的遴选和训练。
也就是说这些“十人无一二人有马”想成为“军马”还得再进行淘汰和遴选。
而奇葩的是,北宋的士大夫们却是认为“骑兵”对于征战并没什么太大用处,完全可以用步军替代。
就是刚才那位宋祁老爷子又说了:“臣料朝廷与虏相攻,必不深入穷追,驱而去之,及境则止,然则不待马,而步可用矣”
大概其意思就是,据他所想,跟那些个蛮夷打仗,没必要穷追猛打,对于入境的敌人,驱逐出去就行了。这样就不用骑兵,只留步兵就够了。
也不知道这位起家复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历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知制诰的宋祁老爷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然,有这种荒唐的想法的,还不仅仅是他。
连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的沈括,也主张:“敌民习骑战”,而宋军“利强弩”,“舍我之长技,勉强所不能,以敌其天产,未闻可以胜人也”。
亏得这两位老爷子想得出啊!
用步兵结阵,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和骑兵对冲?
还拿弓弩?这玩意儿?不堪用的!
唐代对它的评价是:弓,射程太短,弩射速太慢。
宋人对弓弩的评价也很直接,弩虽远射程,但那玩意儿准头奇差!而且射速奇慢,射一箭够七八个人折腾半天的。拿这破玩意儿对付骑兵,那就是个破庙里的泥菩萨 —— 压根就不灵。
你要我们拿那玩意儿去克制骑兵?只能是一个“不两出,则刀锋抵面”!
这俩老先生这话说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经过大脑,或者对临兵战阵一点都不了解。有点张嘴就来的意思。
不过就这两位老仙的出身,却都是军事主官。一个是起家复州军事推官,一个是知延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
按理说不应该有这样幼稚的想法。
最后还是我们的大文豪范仲淹一语中的:“沿边市马,岁几百万缗,罢之则绝戎人,行之则困中国”。
意思就是“沿边市马”这玩意太贵,而且,买马等同于资敌!还会严重拖累国家经济。
咦?这不就是一个杀驼破瓮麽?
按你说的,每年都给的“岁币”不算资敌似的。
况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还有嫌高精尖武器贵的?
然,世间万物,但凡看似愚蠢的行为其中必有利益使然。
骑兵这玩意太贵,“计一骑之费,可赡步军五人”的巨大的费用也是令人望而却步。
不过这账头可不是这样算的。你咋不说一个骑兵的冲击力,能当十几个步兵来用?
不过这话说给他们,他们也是个听不懂。道理?他们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