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济这一反,对朝廷的威信是毁灭性的打击。原本还在观望的其他藩镇,必然会蠢蠢欲动。有世家门阀在暗地里支持,吴元济的声势恐怕会更加骄横跋扈。朝廷想要在短时间内平定淮西,已经绝无可能。”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富有节奏的“笃笃”声。
“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坏事,也是好事。”
李唐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起来。
“坏处是,朝廷威信扫地,天下将更加混乱,这会影响我们的商业布局和移民计划的推进速度。”
“但好处,则更大!”
他猛地一顿,眼中精光一闪。
“朝廷为了挽回颜面,也为了继续支撑战争,必然会加大对各地的钱粮征调力度,甚至会向我们西北王府开口。”
“向我们开口?”长孙玥柳眉轻轻一挑。
“没错。”
李唐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老神在在地笑道:
“我现在是朝廷册封的西北王,名义上还是大唐的臣子。朝廷有难,向我们求援,合情合理。而且,以我们安西军横扫吐蕃、回鹘的功勋和战绩,朝堂上肯定会有人打我们的主意。”
“那我们给还是不给?”娜扎怔然地问。
“给,当然要给。但怎么给,给多少,什么时候给,这里面可就大有文章了。”
李唐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生机勃勃的景象,缓缓说道:
“钱粮,可以给一部分,但不能白给。我们要以此为交换,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官方许可政策,从而让我们在西北推行的所有新政全部符合朝廷的律法和律例。占据了大义,以后再办什么事可就方便多了。”
“至于出兵,就算李纯开口,我也不会答应。”
李唐义正辞严地说道:“我们的军队,是用来保卫西北,建设西北的,不是给昏庸腐朽的朝廷当炮灰的。
我会上书一封,就说吐蕃、回鹘、葛逻禄等部族依旧贼心不死,边境线上摩擦不断,本王实在无力东调。这个理由,谁也挑不出毛病。”
“王爷英明!”长孙玥由衷地赞叹道。
如此一来,西北王府既尽了“藩王”的义务,又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避免了卷入中原的战争泥潭。
这一番操作,简直是将政治博弈玩到了极致。
杨文菁和林昭君在一旁听得是心驰神摇,目眩神迷。
她们感觉自己今天一上午所接触到的信息量,比过去十几年加起来还要多。
“尼孜。”李唐转过身望向拓跋尼孜。
“臣妾在。”拓跋尼孜躬身应道。
“传我的命令。第一,让靖安司密切关注中原战局的每一个变化,尤其是朝廷内部的人事任免,以及各藩镇的动向,每日一报。”
“第二,让宣抚司立刻行动起来。将淮西叛乱的情况,以及战后必然会加重赋税的消息,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编成歌谣、评书,通过我们的商队,传遍中原的每一个角落。要让百姓们知道,跟着朝廷,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通知所有在中原的商队负责人,从即日起,他们的首要任务不再是盈利,而是接引流民!我不管他们用什么方法,买也好,骗也好,总之,我要人!越多越好!每一个成功抵达凉州的流民,都按人头给他们记功发赏!”
“第四……”
李唐看向长孙玥,正色说道:“玥儿,王府的内务,就要辛苦你了。接下来会有海量的移民涌入,他们的衣食住行,身份登记,技能甄别,以及后续的安置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你来总揽全局。”
长孙玥站起身,对着李唐盈盈一拜,神情郑重无比:“王爷放心,臣妾必不负所托!”
李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