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清晨总裹着一层乳白色的海雾,“郑和号” 货轮的甲板上,细盐粒结在栏杆的锈迹里,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陆惊鸿靠在船舷边,手里的杨公盘指针正围着盘心疯狂打转,二十八宿铜镜里映出的不是墨蓝色的海面,而是纵横交错的绿色纹路 —— 像极了徐墨农生前给他画的 “地脉根系图”,只是图里的根系本该扎在地下,此刻却浮在海水深处,随着浪涌轻轻摆动。
“比在 cERN 看到的更清晰。” 格桑梅朵走过来,僧袍下摆还沾着昨晚甲板的露水,她摸出胸前的九眼天珠,珠子上的蓝光正顺着纹路往下流,像在跟海里的绿光呼应,“阿爸以前说,毗卢派的航海密宗里,藏着‘地脉跨维’的秘密 —— 郑和下西洋时,船队遇到风暴,就是毗卢派高僧用六舶宝鉴引了跨维度的地脉气,才把船从漩涡里拉出来。”
陆惊鸿想起徐墨农留给他的那本《地脉考》,里面确实记着这段典故:永乐十三年,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在苏门答腊海域遇 “黑风涡”,船身即将解体时,随船的毗卢派高僧玄真,取出六舶宝鉴放在船头,宝鉴映出海面下的绿色根系,引气入船,竟让整支船队漂到了一处无人岛,岛上的岩石纹路,跟夏朝地脉的一模一样。
“看来齐海生找到的,不只是毗卢派祭坛,还有当年玄真高僧引气的地脉根系。” 陆惊鸿把杨公盘贴近海面,铜镜里的绿色纹路突然清晰了几分,能看到根系的末端缠着细小的金色线条,“这些金线…… 不是地球地脉该有的东西,徐师父说过‘地脉如树,根系跨维,遇圣物则显’,看来这就是‘跨维联结’的迹象。”
正说着,腰间的卫星通讯器突然响了,是齐海生的声音,带着海风特有的潮湿和急促:“惊鸿哥!祭坛出事了!海底的珊瑚礁裂开了,里面的地脉根系正往上长,都快缠到打捞船的锚链了!而且…… 宝鉴开始发烫,铁卷上的郑和航线,跟根系的纹路完全重合了!”
陆惊鸿赶紧按下通话键:“海生,别让任何人碰根系,尤其是金色的部分 —— 那是跨维度的联结线,碰了会被卷进裂隙。我们现在离祭坛还有多远?”
“大概还有五十海里,按现在的航速,中午就能到。” 齐海生的声音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刚才发现远处有艘黑色的船,没挂旗,船上飘着萨满鼓的碎片 —— 应该是赫连铁树的人,他们来得比我们想的快。”
赫连铁树的人?陆惊鸿和格桑梅朵对视一眼,都想起了上一章里汉斯提到的 “赫连铁树设下的苯教陷阱”。看来赫连铁树不仅想激活圣物矩阵,还想通过跨维地脉根系,引来其他维度的邪力 —— 毕竟他身上的契丹血咒,需要极强的地脉气才能压制,甚至反过来控制血咒。
“通知船上的人,把甲板上的毗卢镜都摆出来。” 陆惊鸿对着通讯器说,“就是你之前准备的那些郑和船队样式的小铜镜,按‘潮汐八门阵’的位置摆,能挡萨满鼓的邪气。我们这边也准备一下,免得他们半路偷袭。”
挂了通讯器,格桑梅朵已经从行李里翻出了那串九眼天珠,又摸出一小包藏红花 —— 上次在湄公河破毒瘴时,这东西救过他们的命。“赫连家的萨满最擅长用鼓点扰地脉,等会儿他们要是敲鼓,我用《时轮金刚经》的节奏破,你就趁机用伏藏铁蝎定地脉根系,别让他们把金线扯断。”
陆惊鸿点点头,从怀里摸出洛阳铲 —— 这把铲头还是齐海生特意给他换的,用的是郑和船队锚链的碎片,能感应跨维地脉气。他试着把铲头贴近甲板,果然感觉到一丝微弱的震动,像是远处有鼓点在敲,跟铲头产生了共振。
“来了。” 陆惊鸿压低声音,指了指左前方的海雾 —— 那里隐约出现了一艘黑色的快艇,艇身上画着雍仲逆万字,正是赫连氏的标志。快艇的速度很快,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