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结果!
演讲最高潮的部分很快到来。
陆时羡展示了如何利用这套理解,进行细胞功能的重新编程。
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开发了细胞编程语言v1.0。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套简洁的编程界面。
“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能够精准识别并清除衰老细胞的智能免疫细胞。
只见他输入几行代码,系统立即生成了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案。
这不是科幻,陆时羡郑重强调,我们已经在植物模型中验证了这套方法的可行性。
随后,他展示了更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从设计能够高效固碳的微生物,到编程可以按需生产稀缺药物的细胞工厂,每一个案例都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上。
在演讲的最后篇章,陆时羡将视野投向了更遥远的未来。
我们正站在生物学新纪元的前夜。他的声音充满力量,当理解深入到一定程度,设计就成为了可能。这不仅将彻底改变医药研发、农业生产、能源开发,更将重新定义人类与生命的关系。
他展示了未来十年的路线图:从精准医疗到可持续发展,从新材料开发到生命起源探索。每一个方向都让在场学者心潮澎湃。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陆时羡话音一转:真正的突破需要全球科学界的共同努力。”
“今天,我在此宣布,平台将向全球开放百分之三十的计算资源,同时,我们建立的数据共享平台将免费向学术界开放。
陆时羡的话音刚落,会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仿佛所有人都在消化这句话的重量。
随即,如同海啸般的掌声从四面八方爆发出来。
前排的拉斐尔斯博士猛地站起身,这位见惯风雨的诺奖得主竟然有些激动。
上帝...他真的要开放?坐在他旁边的山中教授同样震惊,一边鼓掌一边喃喃自语:这将是改变整个领域生态的壮举。
中排的学者们纷纷起立,掌声越来越密集。
一位年轻研究员激动地抓住同伴的手臂:你听到了吗?我们也能用了!
他的声音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几乎被淹没。
线上直播的弹幕瞬间爆炸,致敬!!这才是科学精神!等留言如瀑布般滚过屏幕。
后排站着的学者们更是自发地喊起了Brav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