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解题思路。
【其实要看到儒家所写的历史中,存在的猫腻很简单,】
【你不要把管仲和鲁庄公想成蠢货,你就明白了。】
【当时齐国和鲁国的实力差距有多大呢?】
【鲁庄公倾举国之兵,去攻打齐国的高氏,也就是齐国三分之一的军队。】
【然后,几乎全军覆没。】
【你就知道齐国在齐襄公吞了纪国之后,齐国到底有多强!】
【作为管仲和鲁庄公,他们两个能不清楚齐国的兵力和国力吗?】
【鲁庄公的老娘是文姜啊,管仲更是一直在齐国,甚至参与见证了齐国灭纪国。】
【鲁国举国之力打一个齐国的高氏,打人家三分之一的兵力,都是全军覆没,】
【鲁庄公难道是傻子?因为公子没有夺取齐国国君之位,他们脑子一抽,就要去送死吗?】
【所以儒家解释这一段历史就存在着很大的逻辑问题!】
【再结合齐桓公吕小白的继位时间,就可以推断出,这只不过是在争夺国君之位的过程中,为了打破平衡所采用的一个手段。】
【但这一次到底是帮谁?那就要再一次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如果是帮公子纠,那这次出兵的名义,就不应该是以鲁国的名义出兵,鲁庄公更应该出现在战场上,你可以让公子纠借兵!】
【是以公子纠的名义,带领这支军队那是可以的,就不会形成所谓的叛国罪!】
【而管仲和鲁庄公就是要以鲁国的名义出兵,而且扬言鲁庄公专门去帮公子纠的。】
【这样的政治立场就很明显了】
【那就是坐实了公子纠里应外合,引他国之兵,攻打本国的带路党行为。】
【这种带路党,你不管在哪里,都是要被痛打落水狗的!】
【而这种行为最后的受益者,也只能是齐桓公吕小白。】
【那么管仲和鲁庄公干的这件事情意图就非常明显了,其实就是在帮吕小白赢得齐国国君之位。】
【或者说逼迫姜姓国氏,放弃自己挑选的代言人公子纠,转而掉头支持小白!】
(原来是这样,这么一理解,好像就非常清楚了。)
(我当时也觉得奇怪,鲁国这种行为不就是自杀吗?鲁庄公有这么蠢吗?)
(事实证明,鲁庄公其实一点都不蠢,而主导策划这件事情的管仲更不蠢了。)
……
【其实看懂了这段历史,你也就明白了儒家吹捧齐桓公的另一个套路。】
【为什么齐桓公有时候很厉害,有时候蠢得无药可救呢?】
【就是因为他把别人干的事情,安在了齐桓公身上。】
【比如说这次击败鲁国鲁庄公的战争,史书上给你说的是齐桓公率领人干的!】
【表示出了齐桓公有多么强大的军事能力。】
【但这就是扯淡呀!】
【这个时候的齐桓公,还没有登基成为齐国国君,谁愿意把手中的兵权交给他指挥呢?】
【傻子都不会给啊!】
【而且齐桓公在此刻,也不可能调动齐国国家军队。】
【因此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只能是当时的姜姓高氏,确切的说,他的名字叫做高溪。】
【因为鲁庄公和管仲带兵打的就是高溪。】
【这场战争也在历史上被称为乾时之战!】
【你看看,这场战争,不管是鲁国还是齐国,谁用了所谓的礼战呢?】
【鲁国长途奔袭偷袭齐国,主要打的是齐国的姜姓高氏。】
【姜姓高氏临危应战,以碾压之资干掉了鲁国的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