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得对,不管怎样,咱们都会一直在一起的。”
梨月手挽缰绳,兴奋不已:“长安叔叔,你终于要教我骑马了吗?”
“是啊,你要好好学,长大了才能骑着马去见你阿爹。”
“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学的。”梨月大喊一声“驾”,催动马儿回城,“阿娘,你快来呀!”
“好。”晚余应了一声,最后一次望向已经变成小黑点的队伍,翻身上马,追在两人后面往城中而去。
不管怎样,他们都会一直在一起的。
……
祁让回京后,很快便任命了新的官员来接替周林和王瑾的位子。
随着新任官员一同抵达甘州的,还有朝廷为梅氏一族平反的圣旨。
人们直到这时才知道,原来隐居在甘州多年的梅先生,竟然是江南梅氏的后人。
消息传开,梅先生在西北的名望更胜从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敬重,前来佑安堂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除了年轻学子,甚至还有从前在科考中落第的秀才举人,不远千里前来拜他为师。
作为梅先生的外甥女,晚余的女子班也多了很多学生,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特地让人从西安府聘请了几位颇有名气的才女,来帮她一起教导这些女孩子。
虽说大多数人家把女儿送来读书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想让她们学一些才艺,沾一沾佑安堂的名气,将来好在说亲事的时候提高身价,多一些选择。
但不管怎样,愿意让女孩子出门读书,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晚余很乐意看到这样的改变。
用王宝藏的话说,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要紧的是先把火点起来。
为了方便管理,她买下了佑安堂隔壁的院子,把女子班挪到了那边,把大门开在和佑安堂相反的方向,错开两边上学放学的时间,最大程度避免男女相见。
王宝藏在这方面很有经验,给她提供了很多思路,说别处有个叫南山书院的学堂,就是这样管理男女学生的。
晚余惊讶于别的地方居然也有可以接收女学生的学堂,王宝藏却说,这都是小意思,在他的家乡,男生女生是混在一个班里上学的,只是他想不起来他的家乡在什么地方了。
晚余对他的家乡十分好奇,隔三岔五就问他想起来没有,如果想起来的话,他们一起去看看,她很向往那样一个男女平等的地方。
可惜王宝藏总也想不起来,她想去也去不了。
漫长的冬天过去后,梅先生和晚余说,他想回江南去看一看。
晚余知道这是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就和沈长安一起带着梨月陪他回了一趟江南。
一路看山看水,不疾不徐地到了江南,正好赶上江南最盛大的春日美景。
只见处处桃红柳绿,莺啼燕语,小桥流水畔乌蓬船儿轻轻划过,烟雨楼台掩映在似锦的繁花之中,恍如一幅洇湿的水墨长卷。
暖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和湿润的泥土气息,相比西北广袤无垠的旷野,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温柔如水,轻盈如梦。
晚余终于见到了阿娘口中的江南,心中无限唏嘘。
这方从不曾踏足的土地,因着阿娘的缘故,竟让她有种故地重游,物是人非的感觉。
得知梅氏后人归乡,更有名震西北的沈大将军同行,当地官员乡绅自是热情相待,为他们设宴接风。
有官员劝说梅先生,让他留在江南开学堂,重振梅氏昔日荣光。
梅先生笑着婉拒,说江南才人辈出,不差他一个,相比之下,边塞的孩子更需要有人教他们读书明理。
众人见他心意坚决,敬佩之余,也不便再强求,盛情款待半月有余,又送他们踏上了回甘州的旅程。
回到甘州时,已是盛夏时节,王宝藏提前得知他们回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