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将其甩掉,自己便能重新回归到那个忠孝仁义的自我。
他长久以来一直自认为绝非是对皇位存有非分之想、野心勃勃之人,毕竟在他的认知世界里,皇位本就如同高悬于天际的璀璨星辰,与自己的人生轨迹毫无交集,遥不可及。只是大哥若有不测,自己才迫不得已地去考虑一些原本不该属于自己的事情……
想到此处,朱棣竟一时语塞,他惊愕地发觉自己都难以继续为自己的想法找寻到合理且令人信服的解释。难道自己真的对那至高无上、象征着天下至尊权力的皇位毫无觊觎之心吗?
这一疑问如同一把尖锐的利刃,深深地刺入了他的内心深处。
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飘飞间,他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姚广孝曾经提及的那句隐晦而又充满深意的话语:“给殿下送一顶白帽子”。此中深意,恰似那隐藏于重重迷雾之后的神秘宝藏,虽未直白袒露,却已不言而喻,令人心领神会。再联想到天幕上所呈现的大哥和娘相继离世的画面,以及此前播出过的自己与那以雄才大略着称的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之事……
朱棣心中如明镜一般,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无法再继续自欺欺人,他对那皇位,实则是怀着一种深切而炽热的渴望。
他李世民能坐上那位子,自己凭什么不能做?
“如此一来,若大哥依旧难逃原本既定的命运,那自己岂不是有机会名正言顺地继承大统?”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思绪愈发活跃起来,仿若一团燃烧得愈发旺盛的火焰。既有后人的评判做坚实的背书,他坚信,倘若真到了那个生死攸关、决定王朝命运走向的关键时刻,老爹朱元璋定会将皇位传予自己,如此一来,自己便无需踏上那条充满荆棘与危险、被世人所唾弃的造反之路……
“呃?”
朱棣突然心中一惊,这才想起自己一直忽略的事情。
历史上大哥死后,究竟是谁登上了皇位?自己竟要起兵造反去夺取其位,莫非是大哥的儿子?
这个念头刚一浮现,朱棣便被自己的猜测惊出一身冷汗,浑身的毛孔都因恐惧与震惊而瞬间张开。自己怎会起兵夺取侄子的皇位?这实在是有违常理,违背人伦道德的底线,自己即便对皇位有所企图,也断不会厚颜无耻地以长辈之尊欺凌晚辈,况且自己的那些兄弟个个手握重兵,兵权在握,他们怎会坐视不理?
再者,众多开国将领虽说有些已然离世,但总不至于全部都已作古吧?难道这些淮西勋贵皆会站在自己这一边,助自己成就那篡位夺权的大业?这一切的一切,都如同一个巨大而复杂的谜团,将朱棣包裹其中让他无法看到事情的真相。
他满心疑惑,自己究竟是如何成功夺位的?
李世民是通过那场惊心动魄、改变唐朝历史走向的玄武门政变登上皇位,而自己从天幕的歌词里得知是起兵于燕地,显然并非在应天府内部夺权。那么,未来那个可能是自己侄子的皇帝,究竟是如何在占据那般优势的情况下被自己击败的?
而他最终又落得何种下场?
会不会惨遭自己毒手?
这一个个疑问如同鬼魅般萦绕在朱棣心头,挥之不去,如同跗骨之蛆,时刻啃噬着他的内心。
找不到答案的他只能寄希望于天幕里的后人能够多展示一些关于自己的信息,在他看来,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觅得一丝光明,从而彻底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
他暗自思忖,如果能够证明自己未来起兵造反是被逼迫无奈之举,是形势所迫,那就能够说服老爹不要让这种悲剧再度发生,自己回应天府也就不会遭受那严厉的惩处,避免陷入那万劫不复之地。不然,还真不敢轻易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