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当初皇长孙料事如神,高丽犯边的消息刚传来,他就断言高丽内讧!可那时谁也不信!”
“如今再看——朝堂上议论纷纷的,正是高丽乱成一团!”
“那个姓李的当真狠辣,说打就打,听说他的兵马已经围住了高丽京城开京!”
“皇长孙这般料事如神,朝廷也终于信了。”
“自那日军制改革之后……”
“没过几日,燕王便北上返京,晋王也回去了!连镇守江南的秦王也要尽快赶回西安,北上抵御瓦剌。”
“听闻三位王爷互为攻防……此次秦王与晋王协防燕王……意图再明显不过。”
“正因如此,高丽那边竟停手了!”
人群中一位山羊胡老者似知内情,
抿了口酒,
道出更深一层的隐秘。
“你们有所不知,
高丽停手,无非两个缘由:要么向我大明求援,要么向北元求援。”
“方才那几匹快马,八成是燕王的急报。”
“听说燕王一回到北平,便遵洪武皇帝之命,率先推行辖区军制改革!”
“旧日军户制正逐步废除……”
“不知谁又放出风声,说燕王有意进军高丽——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好些人已经摩拳擦掌!”
这位梁老颇受众人敬重,
有人追问:“梁老,此话当真?”
“那还有假?”梁老吹胡子瞪眼。
“实话告诉你们,高丽下一步唯有两条路可走。”
“高丽王室必向北元求援。眼下秋日将至,按惯例,那位新即位的北元大汗为立威,也为在过冬前消耗部族老弱,定会南下!”
“高丽正是绝佳时机。”
“如今就看燕王动不动——燕王若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北元必动。”
“北元一动,草原上那些不服也速迭儿的部族,只怕也要趁火 。”
“届时秦王与晋王便需协防策应。”
“如今,全看朝廷是主守还是主攻。”
“而朝廷的态度……”
“终究要看燕王如何决断,是主动出击,还是以静制动。”
众人满脸困惑,“这又是什么意思?”
老者轻捻胡须,神色颇为自得。
“主动出击,”
“便是燕王借此良机,率军开疆拓土,以高丽先前犯边为名,正式发兵征讨,也好检验这段时间大明军队改革的成效。”
“若是被动应对,”
“那就是高丽向北元求援。”
“那姓李的叛军将领必定惊慌失措,这种人最怕失利,一旦战局不利,便如大厦将倾,必然覆灭!”
“不甘失败的他,”
“也会寻求另一股势力的援助,以求维持平衡!”
“如此一来,他能求助的对象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大明!”
说到这里,老者愈发得意。
“第一种主动出击,虽能扬大明国威,却最容易被人钻空子,而且,万一引发高丽与叛军临时结盟,再加上北元南下,那就棘手了。”
“至于第二种被动应对,那李成桂向大明求援,我们便是正义之师……”
分析至此,
众人纷纷点头,似有所悟。
“这么说来,这几天朝廷上讨论的,就是这两种策略了?”
老者先点头,又摇头,“必定如此,但朝廷还需权衡诸多因素,比如后续的物资、具体方案等等。”
“不过……有一点毋庸置疑!”
“自从上次朝廷在钟山得到了那耐寒的稻种,”
“
